誰在拖“網際網路+”的後腿

時間:2015-07-13 15:46   來源:人民日報

  網際網路企業盼的不僅是簡政放權,更希望解決“網際網路+”在審批環節中“不匹配”“不聯動”“有空白”等痛點

  “做網際網路線上教育,學生都線上上,但政策要求必須配備線下教學用地,真是難辦!”面對國務院督查組,滬江網聯合創始人于傑説起自己做“網際網路+教育”的種種困難。

  原來,政策規定教育培訓機構需有不少於300平方米的辦學規模,其中教學用地不少於2/3。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優勢就在於不受空間限制,老師不論身在何方,都可以給天南海北的學生上課;學生在家拿著電腦,甚至在路上用手機都能線上學習。滬江網租用教學用地是白白增加成本,派不上用場;租下後閒置,也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商業模式創新,但管理條款陳舊,兩者不匹配,這是滬江網做“網際網路+”遇到的第一難。督查中,不少網際網路創業者也有同感。對很多傳統行業的管理部門來講,“網際網路+傳統行業”是新生事物。管理部門現行的政策是針對傳統行業的,但“網際網路+”來了,還用原來的條條框框去規範,難免不適應。管理要與時俱進,就得結合網際網路企業的特點進行調整,類似線上教育還要配備線下教學用地這樣的規定,應該從實際出發有所變通。

  市場好跨界,但審批門檻難跨界。部門不聯動,是滬江網等“網際網路+”企業遇到的第二難。以“網際網路+教育”為例,不僅實現了教育行業與網際網路的對接,更實現了很多其他行業與教學服務的對接,比如金融業可以通過滬江網做金融線上教育。但是接入教學服務的公司種類龐雜,有些行業歸屬不清,工商註冊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不能有效聯動,導致辦學資質難以申請。

  筆者隨督查組了解到,城市生活消費平臺大眾點評在跨界申請“網際網路+醫療”資質時,也遭遇過類似的審批難題。大眾點評創始人向督查組反映,網際網路企業歸通信部門管理,醫療相關資質歸衛生部門管理,各部門在管理銜接上還不太適應網際網路的跨界,存在不少政策“空白”。但是,目前大眾點評的醫療資質已通過上海市“特事特辦”解決了。

  能通過“特事特辦”解決跨界審批問題,就説明跨部門聯合審批仍有可操作性,那麼,能否從中汲取經驗,形成機制,予以推廣?或者借鑒“判例法”的形式,“特事特辦”後就形成一個有法律效力的案例,碰到類似情況即可參照執行,以提高審批效率?此外,為了鼓勵創業創新,不限制市場的諸多可能性,能否考慮借鑒“負面清單”模式,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創新産品出現後,相關部門可及時調研,出臺相關管理辦法,並跟隨市場創新調整監管政策。

  “網際網路+”,簡單説就是“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創造新的生態。面對“網際網路+”新生態,管理應有新狀態。網際網路企業盼的不僅是簡政放權,更希望解決“網際網路+”在審批環節中“不匹配”“不聯動”“有空白”等痛點,這些痛點往往造成審批時間延長,讓相關企業錯失市場機遇。網際網路創新跑得太快,管理有時卻拖了後腿,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像很多網際網路應用需要迭代更新,管理包括審批也要迭代更新,這樣,“網際網路+”才能更給力。(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林麗鸝)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