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衛生部部長陳竺2日在展望我國未來衛生體系時表示,公立醫療機構不能再負債搞建設、盲目擴張,要為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進入衛生行業、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留出空間。他説醫療服務體系在滿足群眾基本醫藥衛生需求的基礎上要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強調"公立醫院不能再膨脹了,不能再負債搞建設、盲目擴張。"這是否意味著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即將減少?是否代表醫療體制改革的走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鄒東濤做評論。
鄒東濤:當前中國的醫療體制的狀態,主要是國家醫院一統天下,私人醫院、股份制醫院、合作醫院規模都比較小,而且現在要更多的給民營資本找出路,醫療也是一個出路,我們要鼓勵民間資本的發展,不要簡單投入産品生産,還要找醫療行業服務醫療。中國的醫療體制發展目標是多元化資本,大中小各种醫院並存的醫療體系結構,面對中國國情的多元化,讓國有醫院、股份制醫院、私人醫院並生,互相競爭,這本身就是一個促進完善各個醫院的力量,讓醫院在市場中受人民的檢驗,受市場的檢驗。
陳部長説引進民營資本會讓人們恐懼,這是不是跟1985年的改革起點差不多呢?這個情況會不會又走上極端呢?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醫療體制改革長期完全由國家包起來是做不到的,引進民營資本參與醫療體制改革,這個思路方向是正確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引導民營企業參加這種具有公益活動的事業,不是所有的對市場推進改革,引進民營資本不是放開讓民營資本無邊際的謀取個人利益。我建議定規則,要有管理規則,公益活動性質的醫療單位不能單一的追求個人利益,把民營資本規制好還有一個問題是要不斷的促進醫保的發展,全面推進醫保,解決醫患矛盾,解決一部分人看不起病的問題。因此建立多種形式的醫院,多種結構的醫院是改革的大方向。
評論員簡介
鄒東濤,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世界生産力科學院院士。先後就讀于西北大學讀物理系和經濟管理學院。先後任國家體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兼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改革和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