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5%、9.1%、8.9%、8.1%……去年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從目前國內外形勢來看,下行壓力有增無減。
近期,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啟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文件相繼出臺,包括投資額超千億元"兩廣"鋼鐵在內的一批投資項目接連獲批,支援節能家電消費的財政補貼下放……
新一輪提振經濟的著力點何在?如何遏制地方的"投資衝動",以實現更有品質、更可持續的增長?記者進行了採訪。
不能任由經濟下行加速
"對內,勞動力、倉儲等成本不斷攀升,貨量不足與運力過剩的矛盾持續加劇;對外,油價近期雖有下探趨勢,但國際競爭壓力有增無減。"談及最近航運業的運營情況,上海船東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趙惠國頗為憂慮,有相當部分的航運企業已出現虧損。
航運業是一支"溫度計",整個宏觀經濟"涼意"正現。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4月份,月度經濟的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回落到9.3%,環比回落2.6個百分點。
發達國家經濟體更是籠罩在"烏雲"之下。美國經濟一季度增長2.2%,仍顯疲弱;歐元區經濟一季度陷入停滯,其未來政策走向也不明朗。
從前兩年的"保增長",到去年的"防通脹",再到今年的"穩增長",經濟形勢變幻莫測,政策調整難度不斷加大。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説:"在全球經濟問題迭出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經濟的降速,既是主動調整的結果,也與外部衝擊有關。"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會議還要求,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的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資訊化等領域的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進度。
"發令槍"扣響,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獲批啟動,"凍結"多年的廣東湛江和廣西防城港兩個投資均在600億元以上的鋼鐵項目獲批。消費方面,對高效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實施的財政補貼、對綠色住宅的房貸利率優惠等措施接連跟進……
"中國開始謹慎促增長。"外媒如此評價。專家分析稱,"謹慎"的原因在於,中國既需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還要完成經濟結構艱難轉型的重任。
不能成為新的"投資依賴"
為何在全行業虧損的形勢下,還要再上鋼鐵項目?"穩增長"是否會走上"投資拉動"的老路?面對近期一系列"組合拳",市場抱以積極響應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疑慮。
"這一輪投資的方向和力度,與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政策有區別,強調更有動力的增長。"劉元春説,當前經濟形勢比2008年實際上要好得多,特別是就業形勢還比較樂觀,我國沒有必要啟動像"4萬億"那樣的投資計劃,但要防止投資衝動,防止部分落後産能死灰複燃。
穩增長的關鍵,是提振內需與培育消費,尋找經濟發展新"引擎"。劉元春認為,目前出臺的政策突出了三個特點:一是保持原有在建項目的連續性;二是落實"十二五"規劃中一批重大、事關全局的項目;三是對民間資本開放,為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創造投資新機會。
提振經濟的著力點在哪?其一,綠色及高端導向。此次中央財政投入1700億元推進節能減排,在以增加投資助力"穩增長"的同時,更突顯"綠色投資"傾向,投資主體也向多元化推進。。
近期核準的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建設均以壓縮鋼鐵産能為前提:廣東累計壓縮粗鋼産能1614萬噸,廣西和武鋼累計壓縮粗鋼産能1070萬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鋼鐵産業"大路貨"過剩,但"精品"不足,這些項目的産品主打高端産品。
其二,消費導向。此次財政補貼推廣高效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活動,每台家電補貼資金100元至400元不等。初步預計,推廣高效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將拉動消費1350多億元,這對國內消費市場是雪中送炭。
其三,市場導向。針對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國家正通過結構性減稅、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等,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從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市政、電信等領域建設已經顯現出,國家正在從依靠政府投資轉向市場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
"穩調"結合形成內生動力
"經濟減速-政策刺激-投資過熱-宏觀調控-經濟減速",這一怪圈是否會在此次"穩增長"週期中出現?
"長遠看,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速度問題,而是結構問題。僅靠投資拉動,解決不了産能過剩和結構調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小廣説,中國經濟已到了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
經過多年發展,北京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創新經濟體。2011年,在東部發達地區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中關村示範區經濟增加值完成3062.6億元,同比增長17.1%,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超兩成。
"未來國家和地方的投資方向將更為側重'轉型',讓結構性矛盾在增長中逐步釋放。"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常修澤説,其中的關鍵,是要將科技創新擺到核心位置,實現更有品質的增長。
根據相關部署,國家在繼續支援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更多財政投入將用於培育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從長遠考慮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劉元春説:"適度放開投資是有必要的,但是度的把握和方向同樣重要。必須堅持'穩調'結合,追求有效益、講品質的增長,追求物價穩定、民生改善的增長。"
"轉型發展需要注入新活力。"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更應致力於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打破'玻璃門',為民間投資'鬆綁減負',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