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加工業面臨零利潤時代 專家建議出口轉內銷

時間:2012-10-11 13: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由於全球經濟危機和某些國家的政治動亂,出口業務特別難做。”據記者了解,目前許多玩具廠家的倉庫有大量存貨無法出口,只能轉銷國內市場。此外,各項成本增加以及銀行提高貸款要求,使企業不僅利潤減少而且造成現金流不暢;同時,企業用工成本還在上升,工人供應不足,出現了招工難現象;再加上出口品質標準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壓力,現在企業經營出現一些困難,這也是現在一些玩具加工企業的普遍現狀。

  內外交困

  2011年對玩具企業來説,是內外交困的一年。記者採訪發現,雖然去年加工生産大省廣東玩具出口金額達149.83億美元,總金額增長了15.8%,但企業玩具出口價格沒能與企業綜合成本的增加同步上升,不少玩具企業的利潤仍在減少。

  此外,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也讓出口型企業難上加難。有專家就表示,企業接訂單時可能有利潤,但交貨時卻沒有利潤甚至虧損。有玩具企業也反映,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訂單是“救命稻草”,而如今訂單成了“燙手山芋”,甚至出現有訂單不敢接,至少是“三思而後接”。

  一家做加工生産的企業對記者説,“以前做加工的企業少,競爭不激烈,國內企業甚至能擁有訂單談判時的定價權。一般每件産品在剔除成本後,至少加價20%,針對知名品牌的定價可以定得更高。不過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這種情勢開始轉變。當前的歐債危機已經造成歐盟地區消費不振,有的玩具加工企業近3年的訂單年均下跌15%左右。”

  成本上升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銀根緊縮導致包括玩具行業在內的中小型企業出現明顯的資金鏈緊張,“錢荒蔓延”甚至成為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的導火索。除此之外,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還要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無奈。

  以玩具企業常用的棉花為例,國內棉花價格今年3月達到最高值每噸6萬元,雖然二季度價格有所回落,但大起大落的價格對企業同樣産生著不可預料的衝擊。另外,市場也普遍預測,化纖、五金等玩具主要原材料價格未來也可能繼續出現較大波動;同時,由於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作的影響,塑膠等石油附加品也同時“水漲船高”,打壓了玩具企業的利潤空間。廣東省近期在珠三角對中小企業所做的調研中發現,企業原材料成本上漲15%左右,人工成本上漲20%左右。

  不僅如此,國內市場上,招工難、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等還進一步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近幾年,工人工資年均增幅高達30%-40%,再加上原材料、雜費等成本上漲,公司整體成本增幅至少達45%。

  出口轉內銷

  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玩具出口量同比增長35.1%,而出口金額僅增長13.24%,平均單價為0.48美元/個,同比減少16.1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同期進口玩具平均單價為0.98美元/個,同比上升15.12%。由此看來,在轉嫁成本中,我國出口型玩具企業並不具有任何優勢。中國玩具企業還是要直面困局,尋找根本性的出路。

  目前,不少出口型玩具企業已經轉戰國內市場,使資金週轉期縮短,保障資金鏈。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國內訂單逐漸增多,資金週轉最快半個月或一個月,最長兩到三個月就可以到賬。相比之下,國外訂單貨款到賬一般要3個月以上,通常是貨入境口才付錢。所以現在專做國內市場,資金沒有問題,其他方面就會跟著正常運轉。

  但眾多企業蜂擁進入內銷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市場容量供這些企業“分食”?有分析稱,國內消費市場潛力較大,且競爭加劇後,會引發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淘汰部分弱勢企業,騰出市場空間,不必擔心市場容量的問題。中國兒童人口超過2億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嬰童市場還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出口轉內銷只是權宜之計。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出口轉內銷的企業而言,將普遍面臨缺乏品牌知名度、缺少完善的內銷渠道、資金壓力大等三大難題。

  也有專家表示,當所有玩具企業都來分羹國內市場,未來的産品利潤和銷售情況也很難得到保障。加之玩具業現在已成為我國五大出口支柱産業之一,中國的玩具企業要想長久地佔據世界市場,轉型升級才是最終選擇。(記者 郭釔杉)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