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股票市場在結構、波動、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較為顯著特點,如參與人數多、上市公司少、交易熱、價位高、波動大、結構脆等,這在臺股的早期階段尤其明顯,其它一些特點如科技板塊為主、易受外部因素影響、“政府”幹預明顯等至今仍然顯著。
一、“淺碟型”特徵
“淺碟型”是指臺灣股市寬度廣、深度淺。寬度廣即股市參與人數眾多。臺灣股市的累計開戶人數多達700萬,佔全臺人口的1/3,有交易戶也高達400萬戶,佔社會人口的近1/5,股市波動必然會對社會造成大范圍影響。深度淺指上市公司家數較少。1962年島內上市公司僅有18家,此後數量逐年增加,2004年達到697家後連續兩年下降,自2007年起恢復增長,至2009年9月底,臺上市公司730家(上市公司551家)。臺灣上市公司家數不僅遠少于倫敦、紐約、東京等成熟股市,也低于韓國和香港。
另外兩個指標也可以衡量股市規模:一是上市公司總市值。島內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隨臺灣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不斷膨脹。1962年島內上市公司總市值為68.4億元新臺幣,2009年3月為13.2萬億元新臺幣,是1962年的1930倍,但仍遠低于上海與香港股市,表示其市場規模有限。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例在1962年僅為8.86%,1989年發生臺灣股市最大泡沫時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例高達156.75%,2009年3月該比例為98.81%。該比率反映該經濟體金融深化程度,也間接反映其資本市場發展潛力。金融業發達的先進國家該比率均大于100%,且穩定波動,按照該指標臺股近年來表現已經較為成熟。另一個是上市股票成交值。1962年島內股票年成交值僅為4.47億元新臺幣,泡沫經濟時期的1989年股市年成交值達到25.4萬億元新臺幣,此後雖有起伏,總體趨勢不斷滑落,但從2007年初開始,股市成交值重新開始放大,2008年全年股票成交值為26.1萬億元新臺幣,超過泡沫最嚴重時期的成交量。成交值可以反映股市交易活躍程度,從該指標看,臺股自2007年起開始進入新的活躍期。
表1 臺灣股市規模資料統計
單位:百萬元新臺幣
| 項目 年份 | 上市公司家數(個) | 上市公司總市值 | GDP | 總市值/GDP(%) | 上市股票總成交值 | 
| 1962 | 18 | 6840 | 77159 | 8.86 | 447 | 
| 1964 | 31 | 25010 | 101966 | 24.53 | 35501 | 
| 1966 | 39 | 18200 | 126022 | 14.44 | 4563 | 
| 1968 | 40 | 10510 | 169904 | 6.19 | 7670 | 
| 1970 | 42 | 16970 | 226805 | 7.48 | 10866 | 
| 1972 | 49 | 30170 | 316172 | 9.54 | 54051 | 
| 1974 | 64 | 50362 | 549577 | 9.16 | 43586 | 
| 1976 | 77 | 94534 | 707710 | 13.36 | 145941 | 
| 1978 | 87 | 153338 | 991602 | 15.46 | 361645 | 
| 1980 | 102 | 219053 | 1491059 | 14.69 | 162113 | 
| 1982 | 113 | 203111 | 1899971 | 10.69 | 133875 | 
| 1984 | 123 | 390260 | 2343078 | 16.66 | 324475 | 
| 1986 | 130 | 548436 | 2855180 | 19.21 | 675656 | 
| 1988 | 163 | 3383280 | 3523193 | 96.03 | 7868024 | 
| 1990 | 199 | 2681911 | 4307043 | 62.27 | 19031288 | 
| 1992 | 256 | 2545508 | 5338952 | 47.68 | 5917079 | 
| 1994 | 313 | 6504368 | 6463600 | 100.63 | 18812112 | 
| 1996 | 382 | 7528851 | 7678126 | 98.06 | 12907561 | 
| 1998 | 437 | 8392607 | 8938967 | 93.89 | 29618970 | 
| 2000 | 531 | 8191474 | 9663388 | 84.77 | 30526566 | 
| 2002 | 638 | 9094940 | 9734400 | 93.43 | 21873950 | 
| 2004 | 697 | 13989100 | 11065500 | 126.42 | 23875366 | 
| 2006 | 688 | 19376975 | 11859000 | 163.45 | 23900362 | 
| 2008 | 718 | 11706527 | 13358600 | 87.63 | 26115409 | 
數據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 www.tse.com.tw
表2 2008年底亞洲主要股票市場實力對比
單位:家數、%、10億美元
| 交易所 | 臺灣 | 上海 | 深圳 | 香港 | 新加坡 | 韓國 | 東京 | 泰國 | 馬來西亞 | 
| 上市公司 | 1257 | 864 | 740 | 1261 | 767 | 1793 | 2390 | 525 | 976 | 
| 外資上市公司 | 4 | 0 | 0 | 10 | 312 | 4 | 16 | 0 | 4 | 
| 市值 | 381 | 1425 | 353 | 1329 | 265 | 471 | 3116 | 103 | 189 | 
| 成交值 | 938 | 2587 | 1242 | 1629 | 261 | 1459 | 5586 | 117 | 95 | 
| 市值佔GDP比重 | 96 | 45 | 11 | 603 | 152 | 42 | 66 | 37 | 95 | 
| 市盈率 | 10 | 15 | 16 | 7 | 6 | 9 | 19 | 6 | 7 | 
| 成交值周轉率 | 140 | 134 | 260 | 87 | 65 | 172 | 132 | 65 | 41 | 
數據來源:朱士廷(2009)臺灣資本市場優勢——推動優良外國企業來臺上市
由于臺灣股市寬度廣、深度淺,也必然會形成交易熱、價位高、波動大、結構脆的特點。交易熱可由臺股的高周轉率顯示。股市周轉率(成交值周轉率,總成交值與總市值之比)代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也可反映交易活躍程度。與成熟股市通常的100%上下不同,臺灣股市長期在200%以上,甚至超過500%,顯示投資人短線進出次數多,投機氣氛濃厚。另一方面,先進地區該指標多穩中有升,臺股周轉率近10年來卻一路下降,一方面是因為臺股中投資人結構改變,特別是外資比重提高,有助降低股票周轉率,同時也顯示出臺股交易活躍程度下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