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慶長假的因素,10月份A股市場僅僅有16個交易日。交易時間雖少,但歷來10月份都是諸多影響因素集中醞釀和爆發的重要時間窗口,當然這個10月份也不例外。
根據多數機構和專家的主流觀點,在宏觀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和貨幣政策主基調保持不變的情況下,10月份行情被謹慎看好。儘管如此,這段時間內市場仍然要經受創業板掛牌、大小非解禁高峰以及三季報集中披露等因素的考驗,其間行情的震蕩調整將在所難免。
創業板衝擊波在醞釀中
根據深交所的工作安排,節後的首個交易日(即10月9日)將是完成創業板所有技術準備工作的日子,10月10日進行第三次全網測試。而這一次,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測試,網路技術方面的準備行將宣告結束。
此前,創業板掛牌已經進入加速推進階段。9月25日,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申購發行,這10家公司招股書最初募資總規模28.1億元,但最終募資總額達到66.76億元,增加了一倍還多。10家公司總共凍結資金量更是超過7800億元,其中樂普醫療、神州泰嶽兩家公司凍結資金量均超過1000億元。
10月13日,還將有北京北陸藥業、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等9隻創業板個股同時發行。根據粗略統計,第二批9家企業總共募集資金量為19.53億元,平均融資額為2.17億元。從首批公司的超額募集情況看,市場預計第二批公司最終的實際募資額可能會超過30億元,甚至有接近40億元的可能。
隨著首批創業板公司股票發行的結束,這些公司掛牌上市的時間正式進入倒計時。有最新消息稱,平安證券擔當保薦人(主承銷商)的兩家創業板擬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和華測檢測,在其招股意向書“發行上市的相關重要日期”一欄中明確指出“預計股票上市日期:2009年10月26日”。業界據此推斷,創業板開板日期疑是10月26日。屆時,已“過會”的29家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可望同時打包上市,用規模效應來充抵先期可能對創業板的炒作。
業界普遍認為,創業板與中小板並沒有本質區別,投資者資金的分流將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部分打新資金已然分流資金外,隨著創業板的正式掛牌,預期還將會有大批資金後續從主機板轉戰創業板。創業板作為“資金洼地”的吸金作用,將給大盤短期走勢帶來考驗。
“大小非”解禁最高峰到來
這個10月份,市場將面臨“大小非”解禁以來的歷史最高峰,月內解禁數量創出了自股改以來的規模之最。
數據顯示,10月份共有50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高達1.9萬億元,比9月增加12倍,佔到現有流通市值的約20%。而10月份的解禁特點便是“大非”搶眼,僅中國石化和工商銀行兩家公司的解禁數量便佔到了總額度的9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化10月12日570億股、工商銀行10月27日2360億股,這兩家解禁大戶一頭一尾,對10月的市場形成夾擊之勢,從資金面尤其是心理面滋生壓力,其對市場造成的巨大心理負擔不可不防。
東興證券研究所所長銀國宏和世紀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萬文宇均認為,大小非可能是今年下半年壓力最大一個因素。目前流通市值也僅僅在10萬億元左右,而近2萬億元的解禁量無論從心理層面,還是從實際層面都是切切實實的影響。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10月份“大小非”解禁對市場帶來的影響有限。理由是:解禁只是取得理論上的流動“通行證”,並不意味著實際上的全部沽售。而且,10月份解禁的主要是“大非”,從投資戰略以及市場穩定等多重因素考量,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是不會輕易賣掉股票的。
除此之外,10月份的市場還將面臨大盤股IPO,紅籌股回歸預期,以及老股的增發、配股和可轉債融資,等等。面對如此沉重的擴容壓力,此前一直肆無忌憚的市場流動性,10月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上市公司三季報集中披露
在節前的9月29日,滬深證券交易所發佈通知,要求做好滬深主機板及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報告披露工作。根據通知,上市公司應當在10月31日前完成本次季報的披露工作。
這就意味著,在10月份短短16個交易日裏面,兩市1800多只個股的三季報將會密集出臺。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度預約披露計劃,在節後的第三個交易日,也就是第二批創業板新股申購的10月13日,將由紫江企業、中天城投、寶新能源、新大陸、北斗星通、威爾泰這6家公司拉開三季報披露的帷幕。
從已經公告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三季度的業績表現整體並不樂觀,與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存在差距。
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兩市共有631家公司發佈了三季度業績預告,約佔所有上市公司總數40%。預告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保持增長的上市公司一共228家,其中預增96家,略增86家,扭虧46家;同比下降的則達到249家,其中預減100家,略減45家,首虧104家。另外,還有65家續盈,78家續虧,11家企業預告為不確定。整體來看,預告前三季度業績增長的公司佔比為36%,尚不足發佈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上市公司的四成。
可以預期的是,2009年三季報業績將會部分主導未來一個月行情熱點的演繹。作為上市公司最為核心的因素之一,業績變動也必將牽引著包括股價在內的多種因素在市場上的跌宕起伏。(張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