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5日提供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目前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大部分投入到實體經濟,對産能過剩行業投放規模較小,未來不良貸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較小。全年信貸有望達到10萬億元,信貸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可能持續到明年。
未進入實體經濟貸款較少
該報告進行的調查認為,目前主要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都投向基礎設施等行業,而房地産、製造業和電力行業新增貸款量大幅下降。
主要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約2.3萬億元,其中超過50%的貸款投向了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佔比高達27%,而在2008年底其餘額佔比僅為10%。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友先介紹,其餘約35%的新增中長期貸款投向了四大領域,分別為製造業、電力、房地産業和個人,這些領域屬於國民經濟主要的實體領域。另外約10%的新增中長期貸款投向了採礦業、建築業、教育等數十個行業。
此外,1-5月份,新增票據融資佔各項貸款新增額的28.4%,票據融資主要進入了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下游企業,可能存在極少量票據貼現被企業借出後,又再度被企業存入銀行,未進入實體經濟。
慎重放貸産能過剩行業
報告課題組成員、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鐘紅認為,目前銀行業面臨的資産品質考驗,主要不是來自新發放的貸款,大多數來自於本輪經濟起飛初期約2002年以後發放的貸款。今年新發放的貸款,一般不會在當年或明年就表現為不良貸款,特別是當前大多數貸款都是中長期的基礎設施貸款,對産能過剩行業投放較小。
她介紹,從今年信貸投向看,産能過剩和潛在過剩行業獲得新增貸款較少,如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煤炭、電力、房地産以及汽車行業,今年1-4月份主要金融機構對其新增中長期貸款合計僅約4000億元,僅佔整個中長期新增貸款約18%。2008年底主要金融機構對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約4萬億元,佔整個中長期貸款餘額約23%。上述數據表明,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對産能過剩行業貸款投放明顯下降,不會造成生産領域新的産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