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估值仍有明顯優勢
巴曙松稱,從歷史趨勢看,當前市場上銀行板塊的估值水準在低於整個市場的平均估值水準25%—30%之間波動,屬於總體上估值水準較低的時期。從國際比較,主要金融股的估值已開始持續低於香港市場的估值。
從具體經營指標看,銀行凈利差仍是評估其定價能力的堅實指標。中國銀行業的凈利差已在二季度見底,這主要是因為此前銀行業大量投放的主要信貸方向是要求利率下浮的大型基礎設施,這種下浮的佔比在2009年二季度也迅速上升到歷史較高水準。隨著凈利差的見底回升,銀行業估值依然有明顯優勢。
再杠桿化進程仍將持續
巴曙松表示,在四萬億政策推動下,中國的再杠桿化進程重新從2009年啟動,從目前儲蓄率可以支援的速度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將為銀行業信貸提供廣大的增長空間。
下一步影響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商業銀行在此次信貸迅速增長中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化解資本金約束的能力。目前看,那些有強勁的盈利能力以及自我資本金補充能力強、利差較大的銀行,往往是能夠通過自身的積累來不斷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水準的銀行,主要還是一些規模不大的中小金融機構或者是股東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的銀行,這些金融機構可以支援銀行資本金的需求。當經濟確認復蘇之後,一些盈利能力強、資本結構較為靈活的銀行,如一些地方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股東比較強勢、能夠隨時補充資本金的銀行,都有可能成為此次增長中的黑馬。
銀行信貸投放節奏趨同
導致市場波動
“從過往的經驗觀察,中國的信貸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等的趨同性和共振性在不斷加強。”巴曙松表示,銀行業的信貸鬆緊步調較為一致,波段性很明顯。同時,信貸增長與資本市場的互動作用是顯著的,儘管無從考察究竟有多少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但是總體上寬裕的流動性也支援了對資本市場的樂觀預期。
在監管部門出臺措施對信貸增長進行監管之後,大量信貸資金迅速從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將導致市場短期的大幅波動。“這種資金的轉移對於推動實體經濟復蘇具有積極的作用,儘管這會帶來股市十分迅速的短期調整。”巴曙松説。(記者 徐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