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臺灣數據  > 正文

臺灣抽驗市售水産品 五成午仔魚殘留禁藥(2012.07.04)

2012-07-04 1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臺灣食品藥物管理部門5月抽驗市售午仔魚、香魚、吳郭魚及虱目魚等生鮮魚類發現,高達5成的午仔魚,驗出有禁藥還原型孔雀石綠或磺胺劑類殘留,若把這些違法添加的殺菌劑給吃下肚,不但傷害肝腎,還可能致癌。

  “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年5月與各縣市衛生局聯合在餐廳、超市、傳統市場等地,抽驗67件市售水産品,結果有9件不符規定,包括1件九孔驗出不得檢出的硝基喃代謝物,其他8件皆為午仔魚。

  令人吃驚的是,這次午仔魚一共抽驗16件,就有8件被驗出禁藥,不合格比率高達5成。“食品藥物管理局中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秀冠表示,其中有3件午仔魚檢出還原型孔雀石綠(介於2.4ppb至2.75ppb),5件午仔魚則檢出3種磺胺劑,依照規定,都不可在魚類檢出。

  周秀冠指出,這些禁藥都是廣效性殺菌劑,多半是為了防止水産動物受到寄生蟲、真菌和原蟲的感染,導致糜爛、甚至死亡,也有可能源自於環境污染;檢驗結果已立即通知農業單位及“衛生局”,進一步追查漁貨供應來源、殘留原因及其養殖環境是否遭污染,如為養殖業者違法使用殘留,可依法處辦。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梁表示,還原型孔雀石綠是孔雀石綠的代謝物,而孔雀石綠是一種工業用染料,經動物實驗顯示,會導致畸胎,毒害肝臟和腎臟,更是動物的確定致癌物,人類的可能致癌物。而磺胺劑類藥物小劑量可能引致骨髓毒性、血小板下降、貧血,大劑量更可能造成慢性腎炎、腎小管結晶甚至尿毒症,還可能造成人體的過敏和抗藥性。

  林傑梁提醒,消費者吃養殖魚類時,儘量不要吃內臟、魚頭、骨髓,因為這些部位的殘留量,通常要比魚肉高上10至20倍,風險極高;而累積的小劑量毒性,也可能會造成不明原因的過敏、甚至會有抗藥性的細菌産生。

[責任編輯:郭瑩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