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臺灣軍事大事記  > 正文

2004年臺灣軍事大事記

2005-12-15 17:33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月

  10日,臺灣“國防部”公佈2004年度演習時程規劃,全年共進行42次軍事演習,其中80%集中在下半年。最重要的“漢光20演習”電腦兵棋推演和實兵操演都延至“5·20總統”就職之後。據指出,臺軍年度“漢光”演習以往集中在每年5、6月舉行。另外在外島實施的艦岸炮射擊“聯信操演”,從2003年的5次變成2004年的10次;聯合防空的“ 聯翔操演”由2003年的2次變為2004年的10次,臺“國防部作戰計劃次長室軍事訓練處處長”王國強表示,2003年是一個一個戰區進行演訓,2004年則把各戰區演訓結合起來,由“參謀本部”指揮。

  18日,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國防部”下令海軍和陸軍“總部”,儘速完成針對8艘潛艦、12架反潛機和3套“愛國者3型”導彈採購5000多億新台幣的特別預算編列作業,以趕在“總統大選”前的3月18日由“國防部”核定並呈報“行政院”。

  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邀請“國防部”報告“我國募兵現況與未來規劃”,“國防部次長”陳體端在會中明確表示,以平均每年精簡1.5萬人的速度,要到2011年常備部隊才能降為27萬人,屆時在武器系統更新等條件配合下,才能改為募兵為主的兵役制度。“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黃穗生在例行記者會中也指出,兵役制度的制定,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敵情威脅”;第二是“國防預算”;第三個是平時兵員補充,及戰時後備動員人力是否足夠?第四是年輕人對從軍當兵的意願如何?

  24日,國親聯盟的 “國防政策白皮書”出爐,內容強調將對臺軍組織和成員進行結構性調整,落實“預防性國防政策”,同時建立“以戰止戰、以戰致和”的基本戰略構想,以爭取兩岸和談最有利籌碼。“白皮書”內容前半部嚴詞抨擊綠營執政下的臺軍“整體戰力衰弱”,其中包括“‘國家’意識模糊和精神戰力渙散”、“‘國庫’空虛難以支援‘國防’現代化”、“口號建軍與虛擬‘國防’”、“污告成風黑函文化”、“訓練鬆弛並紀律鬆弛”,以及“歪風高漲軍隊文化朽壞”等。在外界關注的“募兵制”部份,“白皮書”指出,政策推動第一階段是轉型中的“徵募並用制”,其中包括廢除替代役,擴大“國民兵員額”,處理過剩兵源,施以嚴格的3個月入伍教育後解召,迅速就業、解除民怨,此一階段同時完成募兵制的“立法”程式及各項配套措施。第二階段則開始募兵制實施,寬籌“國防預算”支應募兵所需,其中士官每月薪資4至6萬,士兵每月3至4萬,以招募到職業軍人。“白皮書”起草人帥化民補充説,他以未來所需20萬員額(士兵12萬、士官8萬)計算,實施募兵制約只要600億預算,4年內定可實施。

  3月

  2日,臺灣“‘國防’ 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沈明室及“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蔡政廷兩位軍事專家在“第四屆臺灣‘國防’國際研討會”中,歸納大陸攻擊臺灣的7個可能作戰方案包括:1、“實施帶有挑釁意味的演習與試射”,2、“在臺灣附近或上空進行挑釁意味的空中活動”,3、“對臺灣發動小規模導彈攻擊”,4、“對臺灣發動較大規模導彈攻擊以破壞臺灣經濟體系,削弱防禦能力”,5、“布設水雷,以潛艦攻擊商船,實施封鎖,切斷臺灣對外海上交通線”,6、“攻佔臺灣外島,如澎湖、南沙與東沙島嶼”,7、“發動目的消滅臺灣軍事力量的導彈和空中攻擊”。沈明室分析,在大陸“不對稱作戰”能力方面,包括太空作戰使用的“戰略微型衛星”,可以阻斷全球定位系統訊號;在“資電作戰”能力上,大陸有強制電磁權的能力;在“點穴”作戰上,至2010年的大陸可對臺灣進行精準攻擊行動。

  22日,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國防部長”湯曜明選于選後求去,有跡可循,且意願堅定。2004年1月,湯曜明還準備錄影發表退休談話,原本構想于選後即刻公佈,之所以預錄,表示他並不知道“大選”結果,但無論結果為何,藍綠哪一個陣營當選,他都決定求去。湯曜明告訴媒體去意甚堅,還沉重地表示,“我知道自己退休後,會很孤單,但這是我的選擇”;還説“你知道軍隊中立這條路,我走得多辛苦”。

  23日,臺灣媒體轉引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臺灣“國家安全會議”曾要求日本政府和臺灣能實施安全保障對話,內容包括自衛隊和臺灣軍隊間的海難救助訓練等四項共同合作項目。報導説這個消息是由前“國安會議”成員透露。日本方面當時則以與臺灣間沒有“外交”關係、無法和臺灣正式對話,未做回應。

  31日,美國國防部通知國會,國防部將出售兩套超高頻長程預警雷達系統及相關設施給臺灣,總值7.8億美元(約合新臺 幣587億)。國防部官員指出,這項軍售案早在2001年時已提出,與陳水扁連任所引起的臺海緊張形勢無關。美方表示,這項軍售案已籌劃5年,是克林頓政府時期國會施壓促克林頓政府出售的。

  4月

  24日,臺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羅德曼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與臺灣之間的軍事對話,近幾年頗具成效,其目的是在3至5年內強化臺灣的“國防”,具體項目包括C4ISR的現代化、臺軍精實案等。羅德曼説,假如中共對臺動武,無可避免的會把美國捲入。因為,第一,無論是同盟關係或者是“與臺灣關係法”,美國公開表達的立場和背後的精神都有更廣的含意,各方都會仔細觀察美國如何履行承諾。第二,動武不止破壞三個公報所立下的美“中”關係基礎,也違反了全世界公認的標準。他説,萬一中共對臺動武,各國會擔心,往後中共會不會動輒使用軍事力量解決爭端?

  24日,軍方權威人士指出,“總統”選舉的臺軍留守人數持續升溫,但“總統府”與軍事首長均未下令要求統計詳實數字,因此 ,相關問題可望留至新任“國防部長”上任後,視情勢再做適當處置。據稱,臺軍留守的人數,約10.7萬人,約佔臺軍現有兵力員額的1/3。

  26日,臺灣媒體報道,陳水扁與李登輝連日有關選後泛藍策動“軍事政變”的談話,引起社會震撼;據臺灣“國安”消息管道指出,“國安局”與“國安會”選後並無軍事政變的情報資訊,也未發現軍情單位有預謀政變的事證。

  30日,臺灣媒體報道,一支由美國國務院臺灣協調組顧問莫偉 林、美國國防部和美軍太平洋總部相關人員所組成的“軍政訪問團”一行6人,目前正在臺灣觀察軍事改革現況,並關切對臺軍售項目的建案進度。此外,據透露,原本主管美國國防部對臺軍售事務的重要資深官員石明凱,日前因故已離開五角大樓,不過這名與臺軍方高級將領關係密切的官員,目前已接受臺灣民間公司邀請擔任顧問,近日已來臺準備定居,將長期在臺進行兩岸軍力研究工作。另所稱,美方目前對臺軍售政策的態度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寬鬆,五角大樓認為,2001年布希宣佈潛艦等三項售臺武器只是“建議”,臺灣還可根據最新需求,提出更多自己想要的武器項目,只要理由充分,美方應不會再像以往嚴格限制。

  5月

  2日臺灣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主席羅拉巴克等人提案,建議美國洽請陳水扁派遣3.5萬名陸戰隊到伊拉克與美軍並肩作戰,以彰顯兩“國”共同的價值觀,並展現臺灣對美國的支援,也從而減輕美軍的負擔。兩位提案人分別是“臺灣連線”共同主席之一羅拉巴克與“臺灣連線”成員吉姆·萊恩。4月底,保守派刊物《Human Events》上發表保守派人士WilliamC. Tri plett,的文章,鼓吹“布希總統立刻致電陳水扁”,請臺灣派軍開赴伊拉克。

  11日,臺軍方高層人事全數拍板定案,“國防部長”將由李傑接任、“參謀總長”將由“空軍總司令”李天羽升任,“軍政副部長”由“駐美副代表”蔡明憲轉任,“軍備副部長”由“陸軍總司令”霍守業升任,“退輔會主委”由“聯勤司令”高華柱出任,湯曜明卸任後將轉任“國策顧問”。這波陳水扁上臺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方高層人事異動,連帶牽動其他“上將”層級的人事調整,包括新任“空軍總司令”由“副參謀總長”劉貴立接任、“陸軍總司令”由“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朱凱生接任,兩人的“副總長”職務分別由“空軍副總司令”馮世寬和陸軍“10軍團司令”曾金陵升任,“聯勤司令”遺缺由“軍情局長”戴伯特出任,空軍“副總司令”由“作戰司令”陳家麟升任,“海軍總司令”苗永慶留任。

  25日,軍方第二波高級將領人事正式定案,陸海空三軍幾乎所有“中將”層級官員全數大洗牌,其中包括“軍情局長”由“憲兵司令”余連發出任、“憲兵司令”由“副司令”沈世籍扶正、“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主任”由李仲威接任、“國防部”兩位“常務次長”分別由陸軍“6軍團司令”胡鎮埔、“軍務辦公室主任 ”雷光墅接任,其他包括陸軍各“作戰區司令”、“參謀本部”各幕僚單位都一併進行大規模調動。

  26日,新任“國防部長”李傑首度率三軍高階將領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提出為預防臺海戰爭,應推行提出“接觸”和“嚇阻”並用的和戰雙重戰略。在臺軍建軍備戰上,“國防部”認為美國對臺軍售所設定的條件可能放寬。

  29日,美國國防部發佈的《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指出,臺灣的情勢變化,使中共解放軍加速現代化; 解放軍的攻擊能力“年年都在增強”。

[責任編輯:system]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