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特別推薦  > 正文

鄧小平曾憶在太行期間情況:只做一件事 就是吃苦

2014-10-14 17:54 來源:山西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鄧小平曾憶在太行期間情況:只做一件事就是吃苦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

  奇絕的山峰高聳四週,如同刀削斧劈;清澈的清漳河水繞鎮而過,蜿蜒于崇山峻嶺間。這是9月29日,記者在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採訪時看到的情景。一處灰磚白墻的院落,門口上方,是時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國家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的題字: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包括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羅瑞卿舊居、北方局舊址、北方局黨校舊址、新華日報社舊址等等。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諸多的小屋裏,大小事不斷,大的有指揮敵後抗日作戰、治國強兵之策,小的有家長裏短的生活故事,正是這一個個真實的歷史和大小事兒,組成了傳奇的麻田八路軍總部。

  鄧小平在這裡“吃苦”左權在這裡犧牲

  鄧小平于1938年1月18日到達遼縣,先後擔任一二九師政委、太行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等。1943年10月,八路軍與一二九師合併,鄧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成了晉冀魯豫根據地黨、政、軍的領導核心。在麻田期間,鄧小平與夫人卓琳就住在如今其舊居的小屋,鄧樸方就出生在這裡。解放後,有人曾問及鄧小平在太行期間的情況,小平同志深情地説:“我在太行並沒有幹什麼,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吃苦’。”

  總部院內,左權院當年曾是一座教堂。左權,原名左紀權,1905年3月15日誕生於湖南的一個貧苦家庭。1924年3月,左權考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他由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925年11月,他因學習、戰鬥表現突出,被選派到蘇聯留學。1930年6月,左權奉調回國,隨即由黨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紅軍中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左權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參謀長,率八路軍司令部東渡黃河,輔佐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展抗日遊擊戰。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向遼縣麻田瘋狂進犯,實行“鐵壁合圍”。同月25日,左權在指揮部隊掩護總部機關突圍轉移中,在十字嶺上壯烈殉國,年僅37歲。為了紀念左權同志,1942年9月18日,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遼縣易名為左權縣。從此,九州大地上誕生了以將軍姓名命名的紅色縣——左權縣。

  全軍開展練兵運動

  滕代遠參謀長是1942年5月反掃蕩戰役之後,接替了在反掃蕩中壯烈犧牲的左權同志的職務。當時根據地正處於極度困難時期,他在粉碎敵人頻繁掃蕩和度過困難時期,為鞏固抗日根據地做出了不朽貢獻。滕代遠十分重視部隊的軍事訓練。1942年5月反掃蕩後,大家感到日軍的體質強,訓練好,善拼刺刀。面對這種情況,滕代遠組織全軍開展了練兵運動。當年,八路軍總部機關不論幹部、戰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操場練兵。當時有人還編了個歌兒,大意是:“我們比太陽先起床,腳踏著寒霜上操場,上操場呀,上操場!身體不練不會強。學打、學跑、學爬山,反掃蕩本領學個全,努力度過困難日,大家笑迎勝利年。”

  這期間,每天早晨,滕代遠總是提前到達操場,主持操練。訓練一個季度後,滕代遠又組織了部隊檢閱。那次閱兵,前總政治部羅瑞卿主任、後勤部楊立三部長都參加。檢閱的範圍包括司、政、後、警衛團等等單位。閱兵以後,滕代遠總結了經驗,表揚了先進,提出了今後的訓練任務,號召進一步抓緊練兵。從此以後,各單位更重視練兵運動,部隊的體質和戰鬥力有了很大的增強。

  “滕楊方案”獎勵生産、獎勵節約

  麻田總部,影響抗戰的事件舉不勝舉。當時,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産和節約運動,以度過敵後極其艱苦的年月,滕代遠和楊立三便根據毛澤東同志“公私兼顧”的指示,于1944年春提出了著名的“滕楊方案”。

  這個方案,總結了八路軍在當時情況下領導生産運動的經驗,批判了“一切歸公”“反對私有”等不切實際的錯誤思想。規定了獎勵生産、獎勵節約的具體辦法。這個方案,提倡努力為集體生産,同時也允許私人積蓄,貫徹了生産有分紅,勞動有報酬,公私兩利的原則精神等。方案提出各單位自己解決3個月糧食和全年蔬菜的任務,並要求各軍區、軍分區、各部隊、各機關努力增産節約,艱苦奮鬥,用生産自救的辦法來克服困難,堅持鬥爭。“滕楊方案”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大生産運動的開展。不僅在晉冀魯豫根據地生根、開花、結果,也影響到了陜甘寧邊區和晉察冀邊區。

  ○對話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館長馮耀武:麻田地處三省要隘進可攻退可守

  記者:抗日戰爭最關鍵的時候,八路軍為何選擇將總部建在麻田?

  馮耀武:麻田鎮地處晉冀豫三省要隘,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這兒除了有陳毅《過太行山書懷》中提及的各方面戰略優勢,還是東出冀西,西達晉陽,北上晉察,南下上黨、豫北的要塞。山有華山之險,水可養人、生産。所以,可以説這兒是進可攻、退可守,是從地理到軍事等均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戰略要地。

  此外,當年八路軍總部選址有兩個條件,一是要在村邊,二是要有前後門。這個院子,當時是縣城財主劉三柱的,正好符合條件。從此,這個普通的大院便成了八路軍率領華北人民進行敵後抗戰的軍事指揮中心。

  記者:抗戰期間,這兒起到了哪些關鍵的作用?如何評價麻田八路軍總部在歷史上和抗戰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馮耀武:八路軍總部進駐麻田鎮的5年,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軍民團結渡難關、組織反攻迎勝利。5年中,八路軍從這兒指揮完成了“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實行的“囚籠”政策;粉碎了日軍一次又一次對根據地“掃蕩”和“三光”政策,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領導華北軍民粉碎了岡村寧次向華北根據地實施的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使根據地在困難中不斷發展壯大;實行精兵簡政,軍民團結一心,渡過了災荒,戰勝了自然災害;大規模開展減租減息運動,調動了廣大群眾抗日積極性,對於團結各階層人民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遊擊戰爭,扭轉根據地的被動局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44年,八路軍總部帶領華北敵後軍民開始向日本侵略者發動局部反攻,並加強在敵佔區的工作,襲擊敵偽據點和交通線,收復了一批縣城,擴大了根據地,度過了黎明前的黑暗,為組織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手記

  左權人民為抗戰做出巨大貢獻

  山色晴明,秋黃滿地。英雄已去,豪情猶在!

  走進四面環山的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記者不由為當年革命先烈選擇這樣一處群山環抱、奇峰突兀,峭壁對峙、層巒疊嶂的天然軍事要塞作為指揮中心而嘆服。

  抗戰期間的1939年,左權縣總人口75000人,就有7500余人將熱血灑在了戰場上;5年中,左權人每年要供給八路軍軍糧1000余萬斤、軍鞋10萬餘雙,支援前線21000人次……抗戰中,當地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左權這片紅色的土地,見證了八路軍總部指揮華北抗戰和全國軍民共同抗日取得最終勝利。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永遠是太行山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永遠是中國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堅實豐碑。本報記者 任俊兵

  ○簡介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位於左權縣麻田鎮上麻田村南,199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1368平方米,現有房屋36間,共三個院落,由總部機關舊址、左權舊居、鄧小平舊居組成。

  1941年7月1日,由於抗日戰爭的需要,八路軍總部機關從遼縣(今左權縣)武軍寺村移駐上麻田村,一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才離開。此前此後,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司令部、新華日報 (華北版)社等150多個黨、政、軍、學機關進駐麻田及周邊。

  麻田八路軍總部,走出了共和國的6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48位中將、300多位少將。這兒也一度是華北敵後抗日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被譽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