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特別推薦  > 正文

胡錦濤和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

2005-04-29 17:1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陳斌華 張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今天下午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胡錦濤強調,當前,兩岸關係正處在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兩黨的領導人坐在一起,就發展兩岸關係和兩黨交往的重大問題開誠佈公地進行對話交流,這是我們兩黨正視現實、開創未來的重要標誌。為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兩岸同胞的福祉,基於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立場,共同致力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謀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兩黨交往的政治基礎,也是兩黨的共同主張。這符合兩岸同胞的期待,也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潮流。 

  會談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舉行。胡錦濤首先表示,今天同連主席在這裡會談,這是60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首次舉行會談,是一次歷史性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連戰主席和國民黨中央毅然決定來訪,是難能可貴的。這不僅僅是一個來訪的決定,而且是對發展兩岸關係作出的重要選擇。我對你們的勇氣和決心表示敬意。  

  胡錦濤先請連戰發表關於發展兩岸關係和兩黨交往的意見。  

  連戰指出,我和胡錦濤總書記今天的會談,是國共兩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契機。國民黨反對“臺獨”,反對“臺灣正名”、“制憲”、“去中國化”、“一邊一國”、“臺獨”時間表等“臺獨”主張和活動。我們主張在“九二共識”架構下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建立一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進而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我期望兩岸關係能夠從當前對抗的惡性迴圈扭轉成為合作的良性迴圈。  

  連戰説,兩岸在市場、人才、技術、資金各有優勢,彼此是可以互補的。加強兩岸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可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合效果。當前,兩岸交流可以經貿合作為主軸,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逐步形成互依互惠互補的關係。可以先建立一個民間性質的經濟合作論壇,邀請兩岸財經界重要人士討論重要的合作議題,然後促進落實。  

  連戰還表示,希望建立兩岸黨對黨溝通平臺,定期就兩岸關係重大問題交換意見,以增進雙方了解,促進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  

  在認真聽取了連戰的意見後,胡錦濤説,近代以後,中國飽經磨難,中國人民為謀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曆盡艱難困苦,始終奮鬥不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全體中國人和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1978年以來,大陸在以往建設的基礎上實行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的新政策,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發展目標。經過2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紀末,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步目標和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現在,我們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大陸建設取得的成就,也包含著臺灣同胞的重要貢獻。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海峽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和水準,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從而使兩岸同胞的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為兩岸共同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著眼于兩岸關係的發展,著眼于中華民族的長遠未來,兩岸同胞應該抓住機遇、攜手合作、開創未來,實現兩岸共同繁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的偉大復興。  

  胡錦濤指出,近年來,“臺獨”分裂勢力的活動不斷加劇,給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給兩岸關係發展和國家統一造成了嚴重危害,也造成了島內的思想混亂和政治動蕩,不能不引起我們嚴重關注。如果不堅決加以制止,威脅臺海和平的緊張根源就難以消除,兩岸共同發展繁榮的歷史性機遇就會喪失,臺灣同胞的福祉就會被斷送。只有堅決遏制“臺獨”,才能保證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才能維護兩岸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安寧環境,才能保障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不受損害。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