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推薦  > 正文

臺灣義務教育為什麼要“排富”?

2013-06-25 08: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好事一定能辦好嗎?那可不見得。處理不得當,照樣會被外界K到滿頭包。臺灣義務教育政策就是一例。

  才一個月時間,本來當局信誓旦旦要推出的12年義務教育卻加入高中排富條款,不但引起“反對歧視”的意見反彈,更引發當局政策變來變去,缺乏公信力的危機。

  免費承諾“跳票”了

  臺當局最近推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預計明年8月上路。但今年4月學界、家長團體、教師團體、部分民意代表提出,應該適當引入“排富”條款,以便緩解教育經費緊張,兼顧教育品質。針對外界關切,馬英九5月8日接受電臺訪問,明確表示不會“排富”,義務教育方針不變。

  然而到了6月12日,既定政策突然逆轉。“行政院”放出消息:高中教育將部分引入“排富”條款,年收入在114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上的家庭需支付高中教育費用,高職學生學費依然全免。突然出現的“雙軌制”令外界一片譁然。6月19日“排富”條件又變,從114萬調高到148萬元。按照估算,若此標準執行,臺灣官方教育經費支出每年可節省25.2億元。

  哪邊都不討好

  “排富”條款一石激起千層浪,臺“行政院長”江宜樺為政策多變公開道歉,也擋不住罵聲一片。

  有學生家長反彈,在“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雙軌制下,如果兒女都選擇念高中,經濟負擔會很重;也有家長大罵這是歧視,簡直是在給部分學生和家庭“貼標簽”。

  國民黨內部也意見不斷。“立委”徐欣瑩指出,推動12年義務教育,就是為了免試與免學費,“執政黨應貫徹承諾,否則民眾為何要支援?”“立委”蔣乃辛也堅持不應該“排富”,義務教育政策討論多年,為何到這些天“國庫”才突然沒錢?説明當局政策思考不週延。

  綠營“立委”段宜康直批,馬英九一再保證財務沒問題,一定會推行高中職免學費,如今政策急轉彎,應該公開説明、道歉。

  學費全免的高職學生家長也不領情。有家長代表説,雖然學費上得到優惠,但是教育政策並沒為高職學生提供升學保障,高職生升入公立大學依然困難,最後大家還不是要擠回上高中那條路上?

  更多批評是,教育政策涉及千家萬戶非常重要,討論多年還變來變去,當局考慮政策真是欠週詳,面對民眾威信何在!

  主事者有苦説不出

  12年義務教育政策何以變來變去?馬當局行政手法固然需要商榷,臺灣社會“民意”的左右也值得關注。

  馬英九第二任期開始,便不斷推出以“實現公平”為目標的政策改革,如證券交易所得稅、油電調價、年金改革等。只要是改革就會觸及既得者利益,引發“民意”反對聲浪。鋻於臺灣民主的特質,民意很容易被“民粹”和民進黨等反對陣營操縱,政策內容常常被上升為政治對錯。“民意”直接關乎選票,當局為此常常亂了陣腳,幾乎沒有一項政策能夠得到理想執行。

  義務教育政策變出雙軌制,背後不無“民意”作用。臺“行政院”官員曾透露,因教育經費緊張,常有重要項目缺錢不能執行,有學界、家長代表呼籲高中“排富”,以便省下部分資金援助重要項目,當局表示已經“聽到這樣的聲音”;至於高職教育免費,江宜樺聽到産業界反應“缺工嚴重”,因而決心強化技術教育,才會決定12年義務教育高職不“排富”,以此宣示當局重視技術職業教育的決心。

  在臺灣,民意是政策前進的鞭子,可是有時一旦陷入“民意”,政策就被套上鐐銬。能否搞清楚哪是多數“民意”,哪是部分民意,檢驗主事者的智慧和氣魄。

[責任編輯:郭瑩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