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7 16:4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是國家級綜合型廣播電臺,創建於1958年8月24日。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已成為在國內廣播界有重要地位、在海外有廣泛影響的電臺。每天使用中、短波、調頻十幾個頻率和普通話、閩南話、英語三種語言廣播。全新打造的新聞時政頻道、閩南話頻道和文藝生活頻道三台廣播節目,分別從早晨6點30分開始播音,至次日淩晨1點結束,全天播出時間為55.5小時。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發射功率強大,除有效覆蓋臺灣、東南沿海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外,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美國、法國、德國、瑞士、丹麥、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南極以及香港、澳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收聽到。
四十多年來,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在探索中不斷推陳出新。80年代初期開設的《青年之友》節目,是國內最早的主持人節目之一;90十年代初推出的《空中立交橋》節目,被專家譽為中國廣播主持人節目的有一個里程碑。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海峽臺緊跟現代廣播發展潮流,熱一改革,以“新理念、新形象”,先後推出了新聞時政、閩南話、文藝生活三套系列廣播節目。三套節目以大版塊直播節目為主要形態,採用當今廣播界最受歡迎的談話式、熱線參與、嘉賓主持、傳媒廉潔的多種形式,內容涵蓋新聞、評論、軍事、文藝等方方面面,為聽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資訊和服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海峽之聲),前身為1958年8月在福州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臺,8月24日起向金門廣播。1964年8月,解放軍總部正式授予上述番號。1984年元旦起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該臺在福州設有1個分臺。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是專門從事對臺廣播宣傳的綜合性電臺,創建於1958年8月24日,建臺50多年來,得到了黨中央和各級領導的關心。周恩來總理曾親自修改過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臺灣海峽地區天氣預報”廣播詞,葉劍英委員長曾親自修改我臺評論員文章。鄧穎超、楊尚昆、王震、吳學謙、蕭克、丁關根等領導同志都先後視察過電臺。
80年代以來,海峽之聲廣播電臺適應廣播發展形勢和兩岸關係的變化,不斷創新發展。1991年在全國率先推出大型綜合板塊節目《空中立交橋》,引起強烈反映。
近年來,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目前有中波、短波、調頻16個頻率,節目由原來的一套發展到《新聞時政頻道》、《閩南話頻道》和《文藝生活頻道》、《音樂資訊頻道》共四個頻道,節目內容豐富,播出時間長,電波覆蓋臺灣全島和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德國、法國、丹麥、澳大利亞、瑞典、俄羅斯、加拿大甚至南極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能收聽到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的廣播。
持續進行了六輪編播大改革和技術大改造,廣播由兩套增至五套,節目由22個擴至115個,播出時間由每天24小時增加到98小時,並順應成立了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