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6 16:49
來源:新華社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新華社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創建的重要宣傳輿論機構,從誕生起就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肩負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發揮喉舌、耳目、智庫和資訊總匯作用,為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分社,在中國大陸的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設有分社,有的地區還設有支社。新華社是中文媒體的主要新聞來源之一,同時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發稿。
新華社現任社長田聰明,總編輯何平,副社長李從軍、周錫生、周樹春、魯煒(兼任秘書長),中紀委駐社紀檢組長李洪峰,黨組成員崔濟哲(兼任副秘書長)。
新華社前身是“紅色中華通訊社”,創建於1931年11月,1937年改現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新華社的規模和業務範圍不斷擴展,目前正在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世界性通訊社而奮鬥。全社從事新聞報道、經營管理和技術工作的職工逾萬人。
新華社總社設在中國首都北京。全社的新聞採集和處理系統由總社、國內分社、國外分社三部分組成。總社除總編輯室外,還設有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體育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新聞資訊中心和網絡中心。在國內除臺灣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33個分社,在5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海外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同時,分別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巴黎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及法語地區等五個可以直接向國外發稿的總分社。
新華社擁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層次、多手段的新聞報道和發佈體系。在國內,每天通過專線分別向中央、省市、地縣、晚報、專業報和電臺、電視臺播發各類新聞資訊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種文字24小時不間斷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類新聞資訊,總字數為400多萬字。目前,新華社已在海內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新聞資訊用戶網路,並與近百個國家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簽訂了新聞交換合作協議。成立於1993年的新華社音像中心,為各級電視臺和廣大音像製品訂戶提供多品種的新聞、專題類節目。
新華社編輯出版20多種報刊,包括《新華每日電訊》(日報)、《新華社外文電訊稿》(英、法、西、阿、俄)、《參考消息》(日報)、《經濟參考報》(日報)、《中國證券報》 (日報)、《上海證券報》(日報)、《瞭望》(週刊)、《半月談》 (半月刊)、《環球》(半月刊)、《中國記者》(月刊)、《 攝影世界》(月刊)、《證券投資》(週二刊)、《農村大世界》(月刊)、《中國圖片》(季刊)、《中國年鑒》(中、英文版)等。其中《參考消息》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半月談》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新華社所屬的新華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聞和時事政治為主的各類圖書400余種。
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新華社的通訊技術已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編輯、圖片處理、新聞通訊、經濟資訊、資料檢索等10多個電腦資訊處理系統,擁有包括衛星通訊和網際網路在內的傳輸網路,衛星通訊傳輸網路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香港、紐約、巴黎、倫敦為轉發中心,覆蓋全國和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通信體系。
近幾年來,新華社的經營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新華社所屬的中國經濟資訊社、中國新聞發展公司、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中國圖片社、環球公共關係公司、杭州國際公共關係公司等,在國內同行業中都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華社還設有新聞研究所、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中國新聞學院等部門,致力於新聞業務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根據中國政府的授權,從1996年開始,新華社又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對外國通訊社及其所屬資訊機構在中國境內發佈經濟資訊進行歸口管理。
社 長: 田聰明
總編輯: 何 平
副社長: 李從軍 周錫生 周樹春
魯煒(兼任秘書長)
黨組成員:崔濟哲(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