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動”起來搶抓機遇 數據“活”起來釋放潛能
多地政策齊發推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特色化運營的數據要素産業園區“多點開花”,金融企業和科技企業瞄準數據評估、資産化等方面的市場佈局……近期,多方積極“動”起來,加快在數據要素領域佈局。業內人士表示,各方的積極參與將不斷激發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潛能,加速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關鍵“原材料”,憑藉其強大價值潛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700億元,預計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業內所説的“數據二十條”正式發佈,今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
近期,上海、廣東、北京、湖北、貴州等多地政府也紛紛“動”起來,發佈政策文件,探索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這些政策多將推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作為重點,涉及規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精確數據要素登記服務管理、促進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交易等方面。
其中,建設統一的數據平臺是多地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11月7日印發的《廣西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管理暫行辦法》通知提出,將探索建立統一高效的數據産權登記制度,規劃建設統一的公共數據運營平臺以及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佈的《雲南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公告顯示,省公共數據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和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數據平臺,各州(市)、縣(市、區)不再建設本級公共數據平臺,為公共數據處理活動提供支撐。
地方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同時,特色化運營的數據要素産業園區也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承擔起産業集聚和産業規模化經營的重任。目前,上海張江、深圳福田等地都已建成以數據要素為核心提供先行制度保障與配套設施的産業園區,在各自專長的行業領域開展産業園區運營模式的創新探索。
而目前正式啟動的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更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根據創建方案明確的數據先行區總體目標,到2030年,北京匯聚高價值數據資産總量達到100PB,數據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數據産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創建方案也明確,北京將打造“2+5+N”的數據先行區基礎設施技術架構。
“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為企業帶來了完善的産業配套、上下游企業集聚,將有利於企業開拓更廣闊市場,為數據資産化不斷賦能。”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張英偉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政府“動”起來的同時,不少金融企業、科技企業也瞄準其中的市場機會,紛紛“動”起來,助推數據要素市場潛能進一步釋放。
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入駐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北京數據資産評估服務站”,與第三方價值評估機構共同為企業數據品質評價及價值評估提供服務“窗口”,賦能企業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同時也正式發佈了全國首個企業數據資産入表一站式服務平臺。
普華永道基於財政部發佈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中對於數據資源的會計處理要求及相關會計準則,首發企業數據資源會計處理一體化平臺,將會計專業技術融合數據資産化創新實踐,助推數據資源入表智慧化。“數據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生産要素,相關政策將促使企業更加重視數據資源的管理和使用,積極參與數據要素流通市場。伴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資訊披露的加強,也將推動資本市場發現企業潛在價值。”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王建平表示。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仍需多方探索和努力,以進一步激發其潛力。
“在我們看來,數據要素市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因為數據本身的特性,數據在交易流通中需要解決可複製性、安全性、合規性等問題,整個數據要素市場需要較長期的發展孕育過程,這就需要政策制度、技術手段、市場探索三方面整體協同拉動,才能不斷推動向前。”張英偉説。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江小涓日前在第十四屆財新峰會上表示,今年各地在政府支援下建立數據交易所,但目前數據交易還處於制度建設、規則設立的階段,尚未放量,通過公共數據專區交易仍是主要方式。
“數據要素市場構建的目標是要促進場內場外相結合、多層次多樣化的交易模式。國家層級的交易所應明晰基礎服務的定位、公益屬性或者公共屬性佔主導;對於場外就是要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層次、多樣化的數據流通路徑。”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在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構建”專題研討會上表示,當下應重點關注公共數據的開放利用,培育各類經營主體,形成開放多元的數據應用生態體系。(記者 陳涵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