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浙江”創新提質奮力向前(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2023-05-25 08:4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兩組數據,印證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實力和潛力——

  2022年,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到8977億元,比上年增長6.3%,較“十三五”初期實現翻番,佔GDP比重提升至11.6%;産業數字化指數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浙江數字經濟發展“領跑”,得益於前瞻視野、超前謀劃。早在2003年,“數字浙江”便開始佈局建設,並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部署推進。發令槍早早響起後,浙江在數字經濟賽道上不斷提速,在2017年部署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基礎上,2022年再推升級版,為數字經濟發展加油續力。

  “領跑”背後,更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馳而不息。行走浙江,深切感受到,數字經濟正加速擁抱千行百業,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往“高”攀升,産業數字化不斷推向深入。

  浙江紹興,一場數字化改造後,越新紡織印染生産車間煥然一新——設備之間資訊互聯、運作數據實時監控、染化料助劑自動輸送,每個機臺的運作狀況可實時掌握……

  “把生産挪到‘雲’上,重塑了企業競爭力。”公司董事長濮堅鋒算了筆賬,數字化生産後,公司將減少約10%的能耗、15%左右的人工,産品合格率也能進一步提升。“為搶佔國際高端市場,公司累計投資5億元更新升級原有廠區。”指著嶄新的廠房,濮堅鋒介紹,目前一期項目已正式投産,後續改建項目完成後,將具備年産值10億元的産能。

  以“産業大腦”打造“未來工廠”,讓傳統産業轉化為先進製造。如今,在紹興柯橋,這個印染産能佔全國40%的産業基地,織造印染“産業大腦”已接入企業超1800家,基本覆蓋全區印染企業,推動行業生産效率提升8%以上、能耗降低超10%。

  柯橋實踐,刻錄下浙江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的堅定身影。“截至目前,浙江已建設細分行業‘産業大腦’96個,累計建設未來工廠52家、智慧工廠601家,將産業數字化不斷推向深入。”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葉健松説。

  向“新”進軍,數字産業化釋放更多活力。

  踏步、奔跑、後空翻……杭州高新區(濱江)“智慧e谷”展示區內,一台通體黝黑的智慧機器狗靈活展示各種動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搭載智慧伴隨系統,人機交互更加融洽安心,新款産品上市廣受青睞。”

  數字企業聚木成林,數字産業活力迸發。漫步“智慧e谷”,數字産品應用場景豐富:兼顧性能和能效的硅立方液體相變冷卻電腦,計算密度和節能水準全球領先;杭州市交通局指揮中心項目系統平臺整合海量交通管理資訊,每天可實時交換數據約4億條……

  瞄準“數字經濟+硬科技”融合發展方向,擁有數字安防、整合電路、智慧計算等6個千億級數字産業集群的浙江,正面向人工智慧、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領域,前瞻性佈局一批“新星”産業群,持續提升數字産業能級。

  以“融”提效,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

  春夏更替,正是櫻桃成熟季。寧波余姚梁弄鎮橫坎頭村,果農何達峰在60畝櫻桃地裏忙得腳不沾地。“靠著咱‘五彩梁弄’數字平臺,線上一鍵下單,不愁銷路。”何達峰告訴記者,今年産值預計在150萬元左右,純利潤能有20多萬元。

  何達峰口中的數字平臺,是2021年由梁弄鎮和中國農業銀行寧波分行共同打造的寧波市首個鎮級數字鄉村平臺,整合了鄉村治理、吃住行遊等便民服務,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上線兩年來,已有151家商戶入駐,全年交易流水累計達2733.9萬元。

  以“浙裏辦”數字化應用作為群眾、企業辦事總入口,實現“統一規範、一端整合、全省共用”;依託能源大數據中心,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接入物聯網採集終端1400余個,實時歸集工業企業全品種能源消耗數據……從農業到製造業,從政務管理到社會治理,數字技術全面融入各行各業,創造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助力高品質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浙江亮出數字經濟發展新目標:今年,浙江省委提出“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並提出到2027年,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和核心産業增加值將分別突破7萬億元和1.6萬億元,實現“雙倍增”。

  大力推動産業能級、創新模式、數字賦能、數據價值、普惠共用實現新躍升,浙江正在努力打造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強省的新征程上奮力向前。

  (人民網記者張麗瑋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