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迎政策暖風 專家稱金融支援力度仍需加大
原標題: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迎政策暖風 專家稱金融支援力度仍需加大
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難、轉型難問題,工信部日前會同相關部門啟動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品質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
“當前中小企業仍處於疫後恢復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在工業和資訊化部5月19日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中國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互為主體,具有強烈的創新動力、勇氣和活力,它們既是創新的成果供給方,更是創新要素的需求方,存在著科技成果獲取和轉化難問題,同時品質管理和標準化水準有待加強,品牌價值有待提升,産業鏈配套水準有待提高。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主體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展在促進就業、促進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小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敏銳,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有助於促進內迴圈,釋放消費和內需潛力。
不過,他也表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最本質困難是抗風險能力弱,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市場需求、供應鏈等外部影響。由於部分中小企業實力弱、人才缺、創新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資渠道窄等制約中小企業發展。
因此,更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實際上,今年以來,多地都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援舉措。比如,今年2月份,深圳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援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紓困和高品質發展的角度,在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4個方面共提出了20項具體舉措。
今年3月底,河南省財政廳發佈消息,為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全省經濟穩定向好發展,河南省財政梳理匯總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10大類53條財政政策,涵蓋支援企業轉型升級、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科技創新、推進減稅降費、加強融資支援、支援創新創業、降低用工成本、支援招才引智、擴大市場需求、優化發展環境等關鍵領域,圍繞市場主體實際需要精準打好政策“組合拳”,支援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近期,上海市政府發佈《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聚焦中小微企業最關心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通發展、金融賦能、紓困支援和精準服務等六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痛點,《若干措施》提出,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和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到2023年底普惠貸款餘額達1.1萬億元、無縫續貸累計投放突破1.2萬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100億元以上;落實國家融資擔保獎補資金,平均擔保費率保持1%(含)以下;開展“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行動,促進産業鏈融資;支援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股權融資。
在周茂華看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世界難題,近年來國內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工具等,引導金融加大中小企業支援。由於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未來金融支援力度仍需要加大。同時,加快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功能,滿足不同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從中長期看,更重要的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法治、透明、公平、規範、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中小企業發展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