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中國的“標桿工廠”長啥樣?
今年一季度,全國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15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投資中國高技術産業,建設其在全球的“標桿工廠”,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反映了中國高端製造的強大實力。這些工廠長啥樣?何以成為“標桿”?本報記者去一探究竟。
“機械魔方”與“小而精”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工廠向數字化、精細化生産靠攏,展現高水準中國製造
“滴滴”——隨著設定的喇叭聲響起,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內又一輛汽車從生産線“新鮮出爐”,進入了質檢環節。
在這座如“機械魔方”一般的雙層工廠內,長長的機械生産線一眼望不到頭。汽車的各部件在吊臂操控下,穩穩地落至相關工序的操作地點,送到工人手中裝配。
在這個“機械魔方”裏,工人的操作方式與以往大為不同。“工人裝配時使用電動擰緊工具。可別小看它,它能精確計算好每顆螺絲應有的角度、位置、力度等,從而實現全過程製造參數的實時監控,自動上傳後臺數據庫並可長期追溯。”特斯拉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不同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超級大”,西門子能源上海工廠的特點是“小而精”。
“我們的産品是按照客戶需求精細化定制的,每件産品的配件零件角度、方向等都不同,這也決定了我們不是大規模生産。廠房佔地面積雖小,但精細水準高、産能效率高,在全球是領先水準。”該工廠負責人鄭峰指著一件剛生産好的産品對記者説,“這種滑動觸指配件是純銀的,介面為鍍銅,主體材質是一種特殊的樹脂,摸起來溫潤如玉。可以説,用料都是‘真金白銀’。”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工廠越來越向數字化、精細化生産靠攏,折射出中國吸收外資品質更高、引資結構不斷優化的趨勢。
根據商務部發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084.5億元,同比增長4.9%,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同比增長25.5%。其中,1-3月,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1567.1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醫藥製造領域引資分別增長55.7%、50.3%、24.6%和20.2%。
“在全球資本流動放緩的背景下,一季度能夠實現利用外資的正增長,説明中國目前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持續保持。”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記者説。
今年以來,跨國公司高管密集來華,走市場、談合作、簽大單。“跨國公司普遍反映,中國市場極具吸引力,將在多個領域繼續推動對華合作,深耕中國市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説。
加碼投資的“信任票”
——今年以來新簽約外資項目共有300多個,涉及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化工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重點行業領域
為啥外資扎堆兒進入中國高技術産業?
“中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經濟結構在迅速調整,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主要靠高技術産業來支援,這就推動了中國引資結構的優化。”張建平説,“高技術産業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保持高速增長,不僅表明中國製造業發展潛力大,高技術製造業生態系統較為完善,也説明新的比較優勢正在形成。”
中國對外資吸引力的增強也得益於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改革措施,為外資企業在中國落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張建平説,“此外,中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進一步完善,也讓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更加穩健可靠。”
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建設的“標桿工廠”究竟“高端”在哪兒?
數字化、智慧化程度高。特斯拉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高可靠性的工業網路覆蓋自動化生産線的各個角落,為設備自動化、生産設備無線連接、生産資訊數據採集、人機交互、智慧化決策等提供完善的網路服務。“這既保證産品生産過程的標準化,確保産品品質,又能利用大數據系統回溯每台車、每個零部件的生産數據,不漏掉哪怕1毫米的誤差。”該負責人説,“例如在電池生産車間,我們配備智慧資訊系統,實現設備聯網,關鍵工藝過程及設備資訊全記錄,不僅能夠精確追溯到每一顆電芯,實現設備間自動通訊、過程異常自動報警,並能自動監控關鍵工藝過程,提升效率的同時加快問題發現和解決,升級製造品質。”
更加綠色環保。前不久,西門子能源旗下上海西門子高壓開關有限公司入選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的“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獲評“綠色工廠”稱號。“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廢化、生産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代表了中國綠色製造的最高水準。”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在西門子能源深圳全球創新中心和外部合作夥伴的支援下,我們開發了全新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在工廠建立多能互補的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精細化管理,針對工廠實際的能源應用場景,加速創新成果的研發並投入應用,促進工業體系向低碳直至以零碳轉型。”
今年來,隨著各地積極推進引資新政策,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代表行業頂尖水準的外資大項目加快落地。
總投資超過60億元的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項目,是空客公司在歐洲之外佈局的首個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項目,目前項目正在成都加速推進;總投資約20億元的泰國天絲集團紅牛飲料(四川)生産基地,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5%;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近日官宣落戶上海臨港,該工廠將規劃生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計劃于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産……
束玨婷介紹,今年1-3月,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實到外資2232.8億元人民幣,增長10.4%。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新簽約外資項目共有300多個,涉及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化工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重點行業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透露,將繼續發揮重大外資項目專班機製作用,推動總額達1700億美元的前6批項目加快落地實施。截至4月底,前6批重大外資項目已經完成投資630億美元。
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隨著政策疊加效應和引資活動深入展開,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在全球跨國投資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資作為重大國策,招商引資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表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市場預期加快好轉。商務部已啟動“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各地紛紛加大“請進來”招商引資力度,預計隨著政策疊加效應和引資活動深入展開,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張建平建議,從引資方式看,未來要把引進資金與引進高端要素資源結合得更加緊密。“過去引進外資更多的是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以外資的外溢效應帶動相關領域技術水準的提升和行業進步,現在需要把引進資金與引進高端人才、技術、數據、資訊等緊密結合,把外資作為大力引進和高效配置各類高端要素資源的重要切入點。”張建平説。
“引進來”和“走出去”靠的不僅是資金多寡、設備好壞,更要看制度是否有效、服務是否便利等整體環境。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傑認為,要通過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為外資工作創造更好的環境。“制度型開放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釋放更多紅利,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重要基礎。”他説,“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要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智慧財産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提及未來,多位外企負責人普遍反映中國市場極具吸引力,還將在多個領域繼續推動與中國合作、深耕中國市場。
“西門子能源一直植根中國市場、服務中國合作夥伴和市場的需求,這點從來沒變過。”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電網科技集團總經理王肩雷對記者説,“截至2021年,有西門子能源參與的中國超高壓直流、交流建設項目大概有34條左右,基本上每條都有西門子能源的身影,我們對中國未來的能源市場是非常看好的。”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認為:“就中國的供應鏈以及規模來説,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中國的創新能力對外國企業也具有吸引力,因為創新是整個工業生産的趨勢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