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註冊制改革加速推進 首批11家主機板註冊制IPO企業全部過會

2023-03-14 11:15: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據滬深交易所官網資訊,3月13日,中信金屬、江鹽股份、常青科技、中重科技、柏誠股份、中電港、陜能股份、海森藥業、華緯科技、南礦集團、登康口腔等11家主機板IPO企業成功過會,這也是全面註冊制下首批過會的主機板IPO企業。上述11家企業中,前5家擬滬市主機板上市,後6家擬深市主機板上市。這11家企業均為首批從證監會平移至交易所的主機板IPO企業。

  受訪專家表示,首批主機板註冊制IPO企業中,預計最快3月下旬將會有企業啟動發行,最快4月上旬將迎來首批註冊制企業正式在主機板掛牌上市。

  最快4月上旬

  迎首批主機板企業上市

  從審核進展來看,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發稿,滬深主機板在審IPO項目共計261單,除上述11單IPO項目獲上市委會議通過外,還有5單IPO項目處於“已問詢”狀態,245單處於“已受理”狀態。

  “註冊制實施後,主機板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時進一步強化資訊披露要求,加強了對市場準入的監管,優化了發行上市審核體系。”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批11家主機板註冊制企業具體上市時間可能會因企業情況而有所不同。

  根據主機板IPO審核流程,經上市委會議審核通過後,還需要履行報送證監會、證監會註冊、發行上市等程式。

  “註冊制下,審核註冊效率將有所提升,預計部分首批上會企業過會後能較快獲得證監會註冊,可能最快3月下旬就會有企業啟動發行。啟動發行到上市需兩周左右,預計最快4月上旬就能迎來首批主機板企業掛牌上市。”銀河證券策略團隊負責人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另外,200多個主機板IPO項目是否會對存量市場造成衝擊也引來一部分人的擔憂。對此,楊超表示,主機板註冊制上市企業並不會出現“井噴式”增長,也不會對市場造成衝擊。監管部門仍要審核企業公開發行股票的資格與合規條件,上市標準仍較為嚴格,保持主機板市場穩定很重要。

  11家IPO企業

  預計募資約179億元

  從板塊定位來看,註冊制實施後,主機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援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這也是上述11家企業的一大特點。以陜能股份為例,相關招股説明書顯示,公司是以電力和煤炭生産為主業的大型能源類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第一批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雙百企業”。公司業務模式成熟,生産經營規模、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募資規模方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上述11家企業首發預計募資總額178.73億元,平均每家募資額16.25億元。從募資規模來看,陜能股份、中信金屬分別以60億元和40億元居前兩位,中電港等3家募資額也均超10億元。

  關於募集資金的運用,大多用於項目建設、補充流動資金等用途。

  行業分佈來看,按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11家企業中,7家來自製造業,佔比64%,主要集中于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3家)、專用設備製造業(2家)等細分行業。

  分析人士表示,主機板市場中,製造業“壓艙石”功能凸顯。尤其在主機板實施註冊制後,更有利於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通過IPO、再融資、並購重組等方式,推動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優質企業做強做大,引領推動産業集群發展,加快行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