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積極財政政策有力提振信心——預算報告解讀

2023-03-09 09:1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今年的財政收支安排有何特點,民生投入能否持續加力,助企紓困有何政策舉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如何防範,一系列關係國家治理和社會民生的重要問題,都可以在“國家賬本”中找到答案。

  加力提效注入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方面,預算報告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在提效方面,明確要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文傑表示,預算報告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加大財政對經濟恢復發展的必要支援力度,增強宏觀政策合力,將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預算報告提出,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7300億元,增長6.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5130億元,增長5.6%。赤字38800億元,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

  “今年主要收支政策安排,為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注入強大信心,給各個方面穩定積極的預期。”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姜國傑表示,超10萬億元的轉移支付再創新高,體現了中央本級財政過緊日子的決心,既有助於保障基層運轉,也能夠有效均衡地區財力差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關注民生彰顯溫度

  2022年,財政政策加大紓困支援力度,全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超過2.4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緩稅緩費7500多億元。預算報告提出,2023年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實施方式,持續增強各類企業活力。在財政補助、稅費優惠、政府採購等方面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支援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

  “近年來,宏觀政策突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2022年,衡陽辦理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42.35億元,‘六稅兩費’減免3.15億元。今年,我們將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支援實體經濟恢復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説。

  除了減稅降費,財政貼息也是助企紓困的重要發力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精準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和監管,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胡帆説,廣西將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支援,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促進消費。

  預算報告明確,民生強化基本公共服務,紮實做好民生保障。2023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68億元、支援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250億元、2000億元支援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1567億元,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安排,顯示著預算報告的溫度。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認為,今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的增幅超過8%,是一個較大的比例,必將有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帶動投資支援實體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預算報告明確,2023年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根據安排,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500億元。

  姜國傑代表認為,安排68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和3.8萬億元專項債券擴大政府投資,穩就業、增消費、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值得期待。“從預算報告看,今年專項債券仍然是促進投資的重要工具。我們將繼續積極儲備好專項債券項目,完善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支出進度,加強資金監管,切實發揮專項債券資金的重要作用。”朱健代表説。

  預算報告明確,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支援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央和地方財政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CEO王晶建議,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勵實體經濟增強內生動力,提升企業和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的動力。長期關注“東數西算”工程的全國政協委員、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10所量子頻標事業部技術總監陳江建議,擴大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支援樞紐節點的力度。

  此外,預算報告還對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加強財會監督等提出明確要求。“要全面貫徹‘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理念,切實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監管。同時,進一步加強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産業、科技、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胡帆代表説。(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賀浪莎 李萬祥)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