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河北唐山:“解碼”良種 漁業發展迎新機

2022-12-06 09:5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石家莊12月5日電題:河北唐山:“解碼”良種 漁業發展迎新機

  新華社記者楊帆

  在一間3萬平方米的廠房內,程佳禹帶領團隊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新品種“鰨優1號”的孵化工作。通過當地政府牽線,他所在的這家舌鰨魚養殖工廠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及其他單位展開闔作,多年時間培育出了這個高雌性比、高抗病、高産量的新品種。

  程佳禹是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第一農場祥源村人。2011年,他辭去了北京的工作,返鄉投入水産養殖業,從普通工人幹起學起。

  通過市場調研,程佳禹發現半滑舌鰨魚經濟價值高、市場空間大,受到不少養殖戶青睞。“但這個品種雌雄比例不均,雌魚能長大、雄魚長不大,孵化成本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就低了。”他説。

  於是他和夥伴成立了一家水産養殖公司,專門展開半滑舌鰨魚孵化及養殖研究,並獲得政府支援,最終得以同權威科研院所展開闔作。通過基因篩選技術優化比例,育苗和孵化環節取得突破,目前該企業的魚卵供應量連續五年佔據國內市場的一半以上。

  唐山市是我國渤海灣最具代表性的漁業資源大市之一,境內海域遼闊、岸線漫長,資源得天獨厚,沿海很多群眾從事水産養殖業。過去一些年該行業發展,正是受困于品種繁育等因素,産量和效益逐步遭遇瓶頸。

  “苗種是水産養殖的‘晶片’。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強原良種場建設,一方面開展良種選育。從政策、資金、科研多方面提供支援,讓一批企業重點實現突破,水産養殖行業發展迎來新活力。”唐山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處處長葛倩説。

  河豚營養價值高,肉嫩味鮮,深受國內外食客追捧,經濟價值較高。在曹妃甸區十里海河豚魚養殖示範園區內,聚集了多家水産養殖公司。近幾年,園區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破題”,成功實現河豚良種的自繁、自育、自養。

  楊君是該園區內一家水産養殖公司的總經理,他説:“曹妃甸人工養殖河豚有幾十年曆史了,但過去河豚苗種繁殖是採補海上成熟的親魚,出苗時間晚,育成的規格也小,這就會影響到第二年的成品魚規格,良種選育便無從談起。”

  為了促進河豚養殖的高品質發展,當地政府、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展開深度合作,開展培育選育工作,並承擔農業農村部的河豚良種培育科研課題。現在河豚良種已歷經六代群體選育,成果價值逐步顯現——2021年,該園區河豚産量達1200噸。

  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董碩之介紹,目前唐山市已建成國家級良種場1家,省級水産原良種場14家,家係保種規模120個,海水養殖面積62015公頃。“我們將繼續鞏固壯大漁業種業,紮實推進漁業科技發展。”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