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碳排放強度降34.4% 綠色發展動能澎湃

2022-11-18 08:5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十年成就看發展

  碳排放強度降34.4% 綠色發展動能澎湃

  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儲量日豐;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穩居世界第一;三江源、大熊貓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設立,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協同共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邁上新征程,我國將繼續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生態環境指標實現多維度改善

  從2014年元旦起,石家莊市石府小區的攝影愛好者王汝春,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地點,用相機拍攝同一片天空,記錄當日天氣狀況。8年3000多張照片,記錄了從霧霾重重到藍天常在的轉變。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推進,去年石家莊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2013年增加197天。

  這位普通市民的“天空日記”,見證了中國的生態之變。生態環境部日前通報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

  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1000億元支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修訂30余部相關的法律法規,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河湖長制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綠色發展理念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天更藍了。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5%,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中國成為世界上改善空氣品質速度最快的國家。

  水更清了。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5年上升18.9個百分點,已接近發達國家水準。通過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種得到初步恢復。

  能耗更低了。過去十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兩山”理論點“綠”成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建設美麗中國的路上,這一理念不斷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保護自然,守好綠水青山,才能換來金山銀山。”甘肅民勤縣西渠鎮制才村村民何德榮感慨萬分,種樹治沙,沙帶變成綠帶,梭梭上嫁接肉蓯蓉,鄉親們每年每畝收入達到2000多元。

  浙江安吉縣余村曾經遍佈採石場,如今從“賣石頭”到“賣風景”,過去的礦坑變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一年四季皆景,遊客絡繹不絕。余村走出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新路。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中國的大江南北,“綠水青山”真正轉化成“金山銀山”的夢想已照進現實,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協同共進。

  以林草産業為例,如今全國林草産業總産值已突破8萬億元,林下經濟從業人數達3400萬人。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生態旅遊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形成了若干區域特色明顯的産業集群和産業帶。根據國家林草局印發的《林草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到2025年,我國林草産業總産值將達9萬億元,年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950億美元。

  “著力增加生態産品供給,加快建立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才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所長董戰峰表示,當前我國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生態環境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要利用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

  低碳轉型開啟綠色發展新局面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為新時代綠色發展指明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正在陸續開工、目前正在抓緊推進第三批項目審查……今年以來,在推進“雙碳”工作、發力穩增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大局之下,我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投資強勁,綠色發展動能澎湃。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和在建核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煤炭消費的比重已經降至56%,近10年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

  多個部委也通過系列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將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進一步細化完善。例如,工信部提出,要找準方向和重點,全面推動産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迴圈化、生産過程清潔化、産品供給綠色化、生産方式數字化等“六個轉型”。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有序推進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在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王金南建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點是突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手段是強化減污降碳的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途徑是通過減污和降碳兩個領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和同頻共振,實現提質增效。(記者 向家瑩)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