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證券業規範發展穩中求進

2022-09-23 10:3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仲介機構之一,沒有高品質發展的證券行業,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證券行業穩中求進、砥礪前行,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和規範水準逐步改善,市場競爭力和系統重要性持續提升,努力發揮出資本市場“看門人”、直接融資“服務商”、社會財富“管理者”和市場創新“領頭羊”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業務形態不斷豐富

  服務實體經濟是證券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宗旨本質,也是發展資本市場的初心使命。

  10年來,證券公司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成為實體經濟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渠道。10年間,我國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兩個市場均居全球第二位。2021年,全行業直接融資規模達6.85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超600%。其中,截至2021年年末,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股權融資達2119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股權融資達1311億元。

  10年來,證券公司積極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服務註冊制改革,在釋放創新動力、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19年註冊制改革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證券公司服務約410家“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實現IPO融資超5500億元;服務逾300家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通過註冊制登陸創業板,實現IPO融資超2700億元,培育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産業集群效應顯著。

  在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同時,證券行業自身也迎來長足發展,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1年全行業共計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24.10億元,實現凈利潤1911.19億元,分別較2012年度增長2.9倍、4.8倍。截至2021年年末,行業總資産為10.59萬億元,凈資産為2.57萬億元,分別較2012年年末增長5.2倍、2.7倍。

  與此同時,證券行業業務形態也在不斷豐富,各項創新業務加快推進:轉融通、股票質押式回購、櫃檯交易業務、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業務正式啟動,私募基金綜合託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非金融企業債主承銷資格等業務向券商開放,證券公司依法設立另類投資、私募基金等子公司獲得放開,證券自營投資品種範圍擴大,滬、深證券交易所推出信用保護工具試點等。

  “創新業務的開展拓展了券商市場空間,幫助證券公司提升綜合經營能力。”東方證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金文忠表示,10年來,東方證券員工人數從3100人增加到6000多人,營業網點從66家增加到177家。2021年,東方證券營收達243.7億元,是2011年的9倍多,總資産從2011年年末的401.85億元增加到2021年年末的3266億元,凈資産從143.55億元增加到641億元,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下轄期貨、直投、資管、創投和香港公司的證券金融控股集團,構建了紮實、全面的業務形態。

  更好滿足理財需求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近年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大眾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為更好地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各證券公司不斷豐富投資産品,改善賬戶服務體驗,充當好居民財富的忠實“守護者”。

  無論是從財富管理的業務範圍來看,還是從業務規模來看,10年來,證券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截至2021年末,證券行業為客戶開立A股資金賬戶數2.98億個,同比增加14.89%,客戶交易結算資金期末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9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66%,客戶基礎不斷擴大;證券行業代銷金融産品及銷售金融産品分別累計達2.83萬億元和4.58萬億元,分別較2020年年末提升7149億元和1.36萬億元;證券行業受託資産管理凈值達11.56萬億元,公募基金、集合資管、定向資管和專項資管佔比分別為9%、31%、42%和18%。

  為給投資者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近年來,證券公司加速推進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模式的全面轉型,實現業務模式破舊立新,産品創新速度加快,主動管理能力提升。2021年年末,證券行業資産管理業務規模為10.88萬億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管規模大幅增長112.52%達到3.28萬億元;全年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317.86億元,同比增長6.10%。

  “財富管理已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中信證券表示,2021年,公司證券客戶數量累計超過1200萬戶,託管客戶資産規模合計11萬億元,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規模超過3800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26%;公司資産管理規模合計16257.35億元,資管新規下公司私募資産管理業務(不包括養老業務、公募大集合産品以及資産證券化産品)市場份額約15.87%。

  財富管理業務模式的轉變,推動從業者結構也隨之改變。截至2021年年底,證券行業登記從業人員數量逾35萬人,專業的投顧人員以及成體系的投研能力已成為券商財富管理的核心優勢。與之對應的是,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數量超2億人,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22.8%,比2016年提升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在服務好國內居民理財需求之外,證券行業還積極把握對外開放帶來的國際業務機遇,更好地滿足中資企業“走出去”和境外資本“引進來”的跨境業務需求。截至2021年年末,證券公司跨境資本業務規模超5000億元;2021年度部分證券公司境外業務收入佔比超過20%。

  “證券行業在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中,要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引導要素資源跨境流動、服務企業跨境並購重組、服務居民實現全球化資産配置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説。

  彰顯金融機構擔當

  10年來,證券公司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綠色發展、齊心攜手抗疫等,彰顯金融機構擔當。

  自中國證券業協會2016年發起“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倡議以來,證券公司踴躍投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截至2021年,共有102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323個脫貧縣,致力於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助力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有61家證券公司參與鄉村振興公益行動計劃,承諾投入金額3.4億元,結對幫扶脫貧縣數量323個,中國證券行業公益性支出達9.1億元。

  “華安證券將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作為公司高品質發展、塑造企業文化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安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章宏韜説,近年來,華安證券與多個地區合作成立産業基金,開展股權投資,幫助企業上市;積極推進“保險+期貨”業務,承銷扶貧專項債、綠色債、疫情防控債、地方政府債80余億元;實施産業幫扶、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等近百個項目,公益性支出超3000萬元。

  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證券公司還積極助力綠色金融,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截至2021年年末,證券公司服務457家環保類公用事業及新能源類電氣設備公司在A股完成IPO上市,實現融資3727億元。2017年以來,作為綠色債券主承銷商或綠色資産證券化産品管理人,證券公司承銷發行235隻産品,服務企業融資超3000億元。

  “中金公司始終立足主責主業,以自身專業之長服務國家重點部署領域。”中金公司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黃朝暉介紹,在助力“碳中和”目標和綠色發展方面,中金公司發揮資本橋梁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綠色低碳領域,推動綠色發展。2021年,公司完成綠色發展相關股本交易規模逾1300億元,完成綠色債券發行近1200億元。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證券行業配合監管部門,在股票質押展期、融資融券“柔性”處理等方面主動作為,第一時間捐贈各類物資支援抗疫,服務發行“疫情防控債”,支援企業復工復産。

  “從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接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證券行業為促進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持續貢獻金融力量。在廣大證券公司中,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共識和自覺行動。”安青松説。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業必須切實肩負起新責任、新使命,以自身的高品質發展助力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李華林)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