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半年報解讀:穩增長及時發力顯成效

2022-07-17 09:1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頂住了超預期因素衝擊,繼續保持增長。來之不易是社會各界對年中“成績單”的普遍評價。面對異常複雜困難局面,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靠前發力、適當加力,有效實施穩經濟所有政策措施,推動國民經濟企穩回升。

  政策增效力

  受多重因素影響,二季度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及時果斷施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出穩經濟所有政策措施,並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2.5%,特別是二季度同比實現正增長,可以看出經濟正處於逐步回升階段。”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成績非常不易,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後勁,也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就業政策等共同發揮作用,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結果。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全年退減稅總量2.64萬億元;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億元;截至6月末,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今年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基本發行完畢;多措並舉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服務業等特殊困難行業紓困發展;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實施,支援民間投資,推進一舉多得項目;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支援力度,助企紓困穩外貿;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今年以來,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不斷加大,著力打通制約經濟迴圈的卡點堵點,企業預期信心逐步改善。

  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顯現,6月份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從生産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月加快3.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産指數由上月下降5.1%轉為增長1.3%;從需求看,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上月下降6.7%轉為增長3.1%;出口增長22%,比上月加快6.7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當前多地復工復産進程加快,積壓需求集中釋放,政策效應持續發揮,帶動經濟走出低谷。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認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應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改革釋潛力

  6月份,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9%和3.2%,比上月明顯回升。“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促進重點領域消費政策出臺落地,促進了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改善。”付淩暉説。

  近日,商務部等17部門發佈《關於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全面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措施針對性和操作性較強,著眼破除一些長期制約汽車流通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鞏固汽車消費回穩態勢,促進汽車市場轉型升級,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

  “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溫彬表示,消費之所以明顯向好,主要是由於消費場景繼續修復,穩消費政策效應發揮,以及疫情期間積壓的消費需求集中釋放。但當前經濟主體消費意願仍不算高,就業壓力仍不容忽視。

  從投資看,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1%。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在經濟受衝擊影響較大、消費增長相對較慢時,投資起到了“補位”、補短板作用。

  近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要求,用市場化可持續辦法擴消費,消除制約有效投資的障礙。對此,王軍認為,市場化可持續辦法,就是通過激發經濟主體內在動力,依靠穩定就業、增加收入、適當補貼、有序加杠桿、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等方式,持續擴大消費,而非採取短期行政干預和依靠外部力量、過度舉債和透支等方式來刺激消費。

  “當前,制約有效投資的因素還不少。例如,在盈利性領域財政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各類産權特別是私有産權尚未得到有效保護,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還存在一些障礙,行業監管和規制‘走極端’和‘一刀切’行為導致社會資本信心不足,等等。”王軍表示,這些問題制約了內需潛力的充分釋放,要加快打造更加公平競爭、透明法治、便利可靠的營商環境。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為提振投資,下半年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穩定預期,激發民營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發展添動力

  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幫助企業實現研發、設計、生産、倉儲等環節的數據可視共用,由製造變“智造”……依託騰訊雲等國家級雙跨平臺,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為全縣100多家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寧津縣發改局局長李榮興介紹,針對民營經濟活躍、産業基礎牢固、行業覆蓋面廣的縣域經濟特色,寧津因地制宜,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每年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每年支援一批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北京市近日印發通知,實施“築基擴容”“小升規”“規升強”三大工程,進一步支援和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儘管今年以來受到疫情衝擊,但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二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28.8%,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6%和5.9%,明顯快於全部服務業。

  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嚴峻考驗,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仍要付出艱苦努力。付淩暉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主要經濟體政策趨向收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內疫情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縮與供給衝擊交織,結構性矛盾和週期性問題疊加,市場主體經營仍比較困難,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不穩固。

  王軍認為,宏觀調控仍有較大餘地,政策力度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比如,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可對一線城市居民適當多發放一些號牌資源,以釋放實際需求;儘快出臺支援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設置好明確可操作的“紅綠燈”;進一步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本報記者 熊 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