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用單車如何好騎更好停

2022-07-17 09: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本報記者 韓秉志

  近年來,共用單車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在緩解交通擁堵、助力減排降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引發的亂停亂放、佔用車道等諸多城市管理問題,應當引起關注。

  今年年初,由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牽頭,會同美團、哈啰、滴滴青桔三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共同簽署《北京區域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用戶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試行)》,明確對存在多次違規停放共用單車等不文明行為的用戶實施聯合限制措施。《公約》實施情況能否規範不文明騎行行為?如何讓共用單車提供更好服務?

  違規停放數量減少

  在路邊,身著“黃馬褂”的美團運維工作人員盧洪偉正將一輛輛共用單車擺放整齊。盧洪偉在共用單車誕生元年——2016年就加入這個行業。如今,她主要負責的是北京東城區共用單車的運維、調度等工作。

  “最繁華的路段是王府井、南池子大街區域。現在騎單車的用戶越來越多,以王府井為例,1個小時之內一般要擺放70輛到80輛車,最多時擺放近100輛車。一天最多時要搬運上千輛單車。”盧洪偉説。

  如此大的騎行量,文明騎行情況如何?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會長郭金芝告訴記者,今年2月份以來,該協會聯合共用單車企業組建專門團隊,每日不間斷開展違停採集工作,通過比對、分類、去重,最終完成2月份共用單車聯合限制名單共319人。

  “依照名單,半數以上的違規用戶是因為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主路違規停車;超過45%的違規用戶是因為在禁停區違停3次及以上;約有2%到3%的用戶是因惡意破壞、私自佔有共用單車行為等被企業採取風控管制。”郭金芝説。

  談及單車亂停放的原因,盧洪偉表示,一些騎行者為圖便利、隨意停放,是停放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此外也有一些用戶因為不了解路況或相關規定,才出現違規停放行為。

  記者從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獲悉,《公約》發佈後,自行車協會服務熱線接到許多市民的諮詢電話,市民均對《公約》表示支援,認為應該規範共用單車騎行行為,共同維護交通通行和城市環境,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綠色出行氛圍。截至6月初,美團、哈啰、滴滴青桔三家共用單車企業的活躍用戶已全部同意並簽署《公約》。

  半年來,北京共用單車違規停放數量明顯減少,市民有序停放車輛的出行習慣逐步養成。

  公示名單限制騎行

  據公示的數據,今年3月份和4月份,合計有133人被列入“北京區域違規停放聯合限制騎行名單”,較2月份違停人數有較大幅度下降;6月15日至21日,三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通過APP、小程式等官方平臺在導航頁進行了相應公示。按照《公約》要求,公示期後,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將對名單中的用戶採取聯合限制騎行約束措施。

  納入限制名單的用戶具體會受到哪些影響?《公約》明確,對1個自然月內被納入聯合限制措施對象的用戶,自公示之日下個月1日起7個自然日內不得使用所有品牌的共用單車;對連續3個月被納入聯合限制措施對象的用戶,自公示之日下個月1日起15個自然日內不得使用所有品牌的共用單車;對連續6個月被納入聯合限制措施對象的用戶,自公示之日下個月1日起30個自然日內不得使用所有品牌的共用單車。

  有消費者擔心,限制騎行或意味著將增加額外費用。對此,《公約》明確,對已購買次卡、周卡、月卡等騎行卡的用戶,騎行卡有效期將相應延長,延長時長為該用戶納入聯合限制措施名單的時長。

  哈啰品牌負責人王帆表示,《公約》將對用戶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和提醒作用。“以東城區南鑼鼓巷禁停區為例,違規停車案件數每月在其所在網格總停車數量中佔比,今年1月份為3.24%,3月份為2.63%,5月份為1.67%,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王帆説。

  致力實現有位可停

  記者發現,隨著對共用單車亂停亂放的整改,用戶騎行過程中也出現“停車難”的新問題。比如,已經將共用單車停入電子圍欄,APP卻仍顯示單車在框外,導致出現關鎖失敗的情況。用戶在尋找停放區的往返過程中,也無形中增加了時間成本。

  對此,王帆解釋,用戶出現與P點較勁的情況,俗稱“定位漂移”。其邏輯一言以蔽之,就是單車運營平臺後臺系統所認定的車輛位置,與車輛實際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導致系統判定車輛不在電子圍欄內,進而讓車輛自動彈鎖持續計費。

  相關專家認為,這種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衛星導航系統民用級別定位精度不足,以及城市中心區域建築物包圍形成信號干擾等。據了解,北京市交通委已對共用單車車輛更換的時間節點做出規劃。一些共用單車運營企業也表示,未來會在北京逐步對共用單車進行硬體升級,分批次更換具備更高精度定位能力的車輛。

  “此外,針對每年新增的用戶停車需求,哈啰會定期採集這些增量停車資訊與當地用戶意見,匯總後提交行業管理部門,統一進行申請施劃。我們還將與屬地街道管委會等機構加強溝通,開拓劃線停車空間。”王帆説。

  記者採訪獲悉,下一步,北京將結合已有停放區空間佈局、現有道路資源、閒置空地等資源,優化調整停放區設置,在現有2.6萬個停放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挖潛並增設自行車停放區,儘量使共用單車實現“有位可停”。針對個別用戶反映的“落鎖難”等問題,聯合共用單車企業改進並完善電子圍欄技術應用,使用戶停車“入欄”更順暢、精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