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行業需求持續增長 “雙碳”目標加速環保産業轉型

2022-03-18 08:3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雙碳”目標加速環保産業轉型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綠色低碳成為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基調。在此背景下,環保産業該如何發力抓住機會?

  “雙碳賽道,道寬且長。對於環境企業而言,集中發力,搶佔‘雙碳’賽道,是中長期戰略佈局的確定方向。”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在日前召開的“2022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我國向低碳經濟的大規模轉型將帶來長達數十年的主題投資機會與超出想像的廣闊市場。

  行業需求持續增長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和準備期,也是推動全面低碳轉型定方向、打基礎、見成效的關鍵5年。在我國經濟向低碳經濟大規模轉型過程中,對環保産業的需求在廣度和深度上將持續增長。

  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介紹,近年來,環保産業歷經調整、恢復後,當前進入轉型期。碳達峰碳中和為環保企業帶來了新機遇。

  “我國環保行業不是到了瓶頸期,未來有很多事情要做。”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伏京看好環保産業前景。他認為,隨著國家環保政策不斷出臺,細分業態、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和機會將漸次打開。

  在李伏京看來,一些新的細分領域,比如像環衛一體化,現在已經到了市場化關鍵節點。比如礦山修復、場地修復領域,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水務領域的管網,以及沒有完全啟動的再生資源領域,都是環保行業的潛在市場空間。從另一個維度來講,我國經濟社會向資源能源迴圈利用、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雙碳”以及資源迴圈利用,為産業打開了新的大門。

  環保企業數量的增長印證著産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擁有生態環保相關企業近70萬家,5年新增註冊企業平均增速達44.31%。

  趙笠鈞表示,按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目標和要求,10年內生態環境將迎來根本好轉。未來5年到10年,我國現存的城市黑臭水體、垃圾處理、工礦企業污染等短板會加速補齊,傳統環境治理工作將在2030年左右收尾。

  “企業要前瞻性地做一些思考和預判,當我國産業發展、能源結構有新變化時,環境産業的服務一定也會隨著這個趨勢發生變化。”趙笠鈞説。

  技術創新亟待提速

  環保産業歷經多年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也正面臨深刻變革。

  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斗介紹,2016年至2020年,我國環保産業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3%以上,環保産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率從2016年的3.3%升至2020年的4.5%。環保産業創新能力提升較快,我國環保技術裝備專利數量位列全球第一,科技部評估顯示,約10%的環保裝備實現國際領跑。

  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未得到根本緩解。趙笠鈞指出,減污與降碳、城市與農村、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保護、新污染物治理與傳統污染物防治等問題交織存在,環保産業仍處在發展粗放、集中度低、商業模式創新不足、資金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初級發展階段。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環保産業內涵被數倍打開,産業責任也數倍增加。環保産業將從過去的“治污”為主,進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生産、綠色生活和良好生態協同推進的新階段。只有堅持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環保産業才能夠實現高品質發展,才能用最小的經濟代價實現最大的治理效果。

  探索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培育自身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成為環保企業的發展方向。趙笠鈞表示,當前,以資訊技術、綠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世界發展格局。生態環境技術的創新方向也正在向多要素、多介質、多目標協同防治轉變,更加注重全要素一體化、精細化環境綜合治理,更加注重綠色低碳,更加注重與數字化、智慧化的深度融合。

  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中晶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童裳慧告訴記者,對於實現“雙碳”目標,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強大驅動力的關鍵在於包括低碳技術、零碳技術和負碳技術在內的減碳技術的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其中負碳技術創新對於進行碳治理、實現碳中和的價值和貢獻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環保企業不僅要提供廠站建設,而且要提供系統性的技術治理服務,才能夠解決環保領域存在的很多痛點問題。李伏京表示,要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通過科技創新,整合行業內各種成熟的技術、設備、裝備,或自行開發出適合客戶需求的設備、裝備、技術,才能夠實現業務的提升,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産業推進要啃“硬骨頭”

  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生態環保在2022年的工作將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其中首要工作便是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環保産業需要“穩”而有序。為什麼?

  首先,環保和經濟發展有個平衡關係。駱建華認為,環保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攻堅戰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主要環境問題,其他的就要打持久戰。

  其次,與環保難度加大有關。2022年是我國開啟環境保護事業50週年,也是環保産業市場化改革20週年。駱建華説,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環保領域低垂的果子已經都摘了,剩下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比如,在治理大氣方面,控制了二氧化硫指標,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很難控制,這也是國際難題;在環境方面,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還非常薄弱;在土壤污染治理上,技術很滯後,成本還很高。這些短板問題,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環保不能只靠行政手段,要更多地依靠市場手段、經濟手段。駱建華説,不光要考慮效應,同時也要考慮成本,更多地利用市場手段做環保的事。

  趙笠鈞表示:“我相信,環保産業在經歷過去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在技術、産品化、裝備化等方面都會找到新的定位,環保産業會發生深刻變化。”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