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科技冬奧”將為城市發展留下豐厚遺産

2022-01-21 08:52: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1月19日,北京冬奧組委面向全社會發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集(2022)》,7個單冊遺産報告之一的“經濟遺産報告”重點介紹從2015年申辦成功至今在冰雪産業、科技冬奧、市場開發3個方面形成的遺産成果。其中,科技創新賦能冬奧籌辦,將為北京及張家口的城市發展留下豐厚遺産。

  為提升北京冬奧會辦賽水準,從籌辦伊始,科技部會同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河北省、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和地方成立科技冬奧領導小組,制定實施《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設立並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截至2021年11月,已啟動80個重點項目。

  “經濟遺産報告”顯示,專項啟動以來,圍繞場館、運作、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等關鍵場景,已有37個項目的112項新技術成果在測試賽中落地應用,並將服務北京冬奧會賽時運作。這些成果通過北京冬奧會各場景的應用示範,進一步創新完善後,將更多應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運作各個領域。

  科技創新賦能場館建設

  在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之前,中國的冰雪運動底子薄弱,體現在基礎設施上是冰雪場館規模小、種類少。作為冰雪賽事標誌性建築的冬奧會場館,無疑在創新設計、功能實現、場館建造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成為冰雪賽事“新地標”。

  “經濟遺産報告”顯示,通過兩地三賽區的場館建設,我國首次掌握符合國際標準的人工剖面賽道設計方法與建造技術,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3個場館建設中,掌握了冬奧標準賽道設計建造技術。而且,在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建設中,利用局部山體切削麵精細爆破成型優化技術,使岩體利用率高達95%,減少對山地生態環境負面影響的同時,也解決了爆破石方量大、施工環境複雜、工期緊等難題,生態效益顯著。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場館,也將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場館,歷經14年使用,鳥巢如何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億萬觀眾面前?智慧化技術提供了一種方案。

  “經濟遺産報告”指出,基於鳥巢和冬奧村的賽時需求,建設團隊從智慧場館和智慧人居兩個方向建設智慧建築整合系統。該系統將覆蓋建築空間孿生模型、建築內部各設備的IOT(物聯網)系統,以提高建築的實時感知、策略優化、反饋處理,並提高建築和城市系統實時互動的能力。賽後,該系統將成為北京數字孿生城市在公共建築和居住社區的示範項目,推動北京智慧城市建設。

  科技創新保障賽事順利運作

  冬奧會賽事保障全面而複雜,千絲萬縷之中科技成為幕後重要的支撐力量。

  從著眼于為天氣情況精準“把脈”而建立的精準氣象預報系統;到針對山地災害特點,研發冬奧場館(地)岩土構築物災害早期識別及自動預警系統;再到面對賽場可能發生的頜面創傷、凍傷等應急救護情況,研製整合化移動式高級急救生命支援一體機、穿戴式生命體徵監護裝備、多功能分段鏟式擔架,實現現場和轉運途中的高效綜合急救和生命支援……“科技冬奧”的創新成果在保障冬奧會賽事運作中真正體現了“應用導向、場景驅動”,等到賽後,這些成果將廣泛應用於未來各類大型賽事活動和城市安全運作保障,服務民生。

  在食品安全與交通運輸環節,“經濟遺産報告”提到,北京冬奧會利用自主研發的超微型可信晶片,結合區塊鏈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構建冬奧食品安全保障平臺,為冬奧餐飲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北京冬奧會還建設了抵離資訊系統,在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基礎上,以多系統無縫銜接,數據共用等手段,賽時為3.2萬名奧運會客戶群提供抵離服務。

  賽後,食品安全保障平臺將全面帶動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的建設,實現食品全流程、全方位防偽溯源;抵離資訊系統將作為北京冬奧會遺産,用於民航系統重大航空運輸任務保障工作。

  科技創新為疫情防控提供新招、妙招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能否成功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最大的挑戰仍舊是新冠肺炎疫情。為此,科技創新不斷提供新招、妙招。

  冬奧賽時如何精確測溫?可穿戴式體溫計——“腋下創可貼”為疫情防控“站哨”預警。這款測溫設備的晶片感測器僅沙粒大小,測溫可精確到0.05℃,實現精準、快速鎖定體溫異常人群。該項創新也將為未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舉辦大型活動的群體無接觸體溫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導覽、頒獎、搬運等各類機器人已在測試活動中測試應用,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開展無接觸服務保障工作進行積極嘗試。目前,北京冬奧會已篩選7家企業11款服務型機器人,在冬奧場館廣泛佈局,示範應用。未來,服務型機器人將在各領域推廣應用。

  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中,科技力量無處不在,創新成果廣泛應用。除了場館建設、賽事保障、疫情防控,科技創新還在支撐綠色辦奧、提升觀賽體驗、助推冬奧備戰……大量涌現的技術成果為冬奧助力的同時也將為城市發展留下豐厚的科技遺産。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