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雙11”別拿低碳當噱頭

2021-11-04 08:5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的“雙11”有了綠色視角。與以往企業對銷售數據增長的癡迷不同,今年“雙11”平臺企業集體打出“低碳牌”、強調社會責任,這到底是玩噱頭還是來真的?

  10月27日,天貓“雙11”正式上線綠色會場。這是天貓“雙11”舉辦13年以來,首個以“綠色、低碳”為主題的購物會場。同日,蘇寧易購發佈“低碳消費力”戰報,“雙11”啟動首周,蘇寧易購門店以舊換新業務諮詢量增長超300%,訂單量同比提升153%。京東則啟用新能源物流車替換傳統燃油廂式貨車,以分佈式光伏發電模式探索零碳倉儲路徑。

  能效是判斷能源系統優劣的重要標誌,是連通社會能源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橋梁。過去,我們更多將節能減排注意力放在鋼鐵、水泥等高能耗行業上,對於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能耗問題關注甚少。隨著數字經濟快速躍進,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在大幅降低生産生活成本的同時,卻成為耗能大戶。

  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使用,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等大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電力使用是主要能耗。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時代,全球資訊數據總量呈現爆炸式增長,資訊基礎設施的電力需求還會不斷攀升。據華北電力大學預測,到2035年,中國數據中心和5G總用電量將為2020年的2.5至3倍,達6951億至7820億千瓦時,佔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5%至7%;同時,2035年兩者的碳排放總量將達2.3億至3.1億噸,約佔中國碳排放量的2%至4%,相當於目前兩個北京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網際網路科技行業的脫碳發展無疑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相對於電力、鋼鐵、交通等行業已經較為清晰的減碳路徑,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與碳排放量將成為碳中和道路上的重大挑戰,影響中國能源轉型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説,“雙11”已不僅是一個數億網民參與的巨大消費場,更是一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減碳試驗場。

  數字基礎設施具有很強的低碳轉型潛力。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亟需抓住低碳發展機遇,儘快啟動碳中和規劃,制定脫碳路線圖和時間表。採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企業邁向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以多種方式應用可再生能源。應充分發揮技術與産業模式的創新潛能,研發能耗更低的硬體設施,並通過算力共用,提升資源統一調度效率,讓單位算力效率和價值最大化,以實際行動助力碳中和。

  碳中和是國家主張,要依靠企業和個人行動。任何一種能源轉型路徑都離不開群體的力量,加入的群體越多,實現能源轉型的速度才能越快。除了推動自身低碳化進程,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一頭連著生産銷售廠商,一頭連著廣大消費者,具備推動全産業鏈低碳發展以及全民低碳消費的天然優勢,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理應引導商家低碳生産、節能減排,並將節能意識傳遞給消費者,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對於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而言,“雙碳”不只是一種責任,更是高品質發展的機遇。“雙碳”浪潮下,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投資已成為全球共識性的投資理念。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越來越需要對環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踐行低碳發展理念,不僅有助於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也是企業抵禦長期經營風險的重要選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