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逾7成行業盈利規模超疫前 哪個環節貢獻最大?

2021-11-01 08:5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逾七成行業盈利規模超疫情前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數據顯示,1月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3440.8億元,同比增長44.7%,比2019年同期增長41.2%,兩年平均增長18.8%。

  “今年三季度,工業生産延續恢復態勢,利潤保持良好增勢,企業效益狀況不斷向好,盈利水準、資産負債率及資金週轉狀況同比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

  高技術製造業引領作用顯著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除了價格上漲因素外,高新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的良好表現,都為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此外,政府減稅降費和企業自身開源節流、強化管理,也對利潤增長作出了貢獻。

  從三季度當季來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兩年平均增長15.1%,增速比二季度略有回落,總體保持良好增勢。其中,9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較上月加快6.2個百分點。超七成行業盈利規模超過疫情前水準。三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利潤較2019年同期增長,佔70.7%,大多數行業總體效益狀況好于疫情前。其中,有18個行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達到或超過10%。

  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長較快。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3.6%,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19.3個百分點,引領作用顯著。其中,醫藥製造業受國內外疫苗需求量較大、企業産銷兩旺等因素拉動,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66.8%,延續年初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受企業收入平穩增長、投資收益由降轉增等因素拉動,利潤同比增長33.4%,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6個百分點;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5.4%,保持較快增長。

  “三季度,採礦業利潤同比增長2.04倍,原材料製造業增長42.5%,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工業企業盈利改善提供重要支撐。”朱虹表示,採礦業、原材料製造業盈利規模明顯擴大。其中,受産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拉動,三季度煤炭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72倍,增速較二季度大幅加快;油氣開採、有色、石油加工、化工、鋼鐵行業利潤分別增長2.97倍、77.6%、70.8%、69.3%、42.6%,均實現快速增長。

  消費品製造業利潤穩定恢復。三季度,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恢復,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12.0%,呈現穩定恢復態勢。其中,化纖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15倍,呈現高速增長;傢具製造、文教工美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6%、8.3%,增長較為平穩。

  企業運營狀況明顯好轉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9月工業企業利潤維持較快增長,主要受幾方面因素推動。一是需求持續擴張。從上游能源、工業基礎原材料,到醫藥、機電等需求仍較為旺盛;二是漲價因素。能源及工業原材料價格高位運作,上游部門利潤快速增長對工業利潤拉動明顯;三是工業部門綜合成本有所下降。

  三季度,企業運營狀況明顯改善。隨著減稅降費、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39元,下降明顯。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0%,同比提高0.13個百分點。盈利狀況改善帶動企業資産負債率繼續走低,9月末,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3%,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較上月末降低0.1個百分點。

  資金週轉加快,運營效率提升。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産成品存貨同比分別增長11.5%、13.7%,增速較上月末分別回落0.6個、0.5個百分點,流動資金佔用情況改善。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縮短3.8天,較上月末縮短0.4天。産成品存貨週轉天數同比縮短1.5天,較上月末縮短0.3天。企業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

  劉興國認為,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表明,工業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在市場整體復蘇向好的推動下明顯好轉,資産和資金週轉雙雙加快,成本費用水準均有所下降,資産負債率略有回落。這些積極變化,無疑也是助力前三季度利潤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所在,將有助於穩定企業發展信心,也有助於拉動新增投資平穩增長,從而夯實後續增長基礎。

  工業利潤分化有望改善

  劉興國認為,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最主要的貢獻來自於市場復蘇所推動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從行業利潤增長角度可以看到,這一影響十分明顯。比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30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2.67倍,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72倍。

  “也就是説,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實際上主要來自産業鏈上游環節,下游環節的盈利表現並不好。”劉興國認為,這種上下游盈利表現明顯兩極分化的現象,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不利於國內經濟大迴圈的暢通。要確保國內經濟大迴圈暢通,應當讓不同産業、上下游不同環節的企業,都能在正常情況下獲得合理的盈利回報。産業之間、上下游環節之間的盈利水準可以有一定差異,但絕不應過於懸殊。從産業生態的角度説,要想實現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應該讓全産業鏈所有環節的企業,以及為産業發展提供服務的産業外其他企業,都能看到持續發展和合理盈利的希望。

  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增長的勢頭,是否可持續?周茂華認為,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趨緩,依然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速。受去年基數抬升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出現技術性回落,但全球需求繼續復蘇與大宗商品價格漲價因素將繼續支援工業企業利潤維持較快增速。同時,隨著國內保供穩價綜合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工業利潤分化情況有望出現改善,有助於緩解部分中下游企業成本和經營壓力。

  從長期來看,劉興國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趨勢不可能一直無限制持續,所以上游環節的暴利、躺贏也不可持續。剔除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前期工業企業利潤的較快增長,實際上是在2020年受疫情衝擊盈利大幅下滑基礎上的恢復性增長,一旦工業企業的整體盈利恢復到常態化水準後,盈利增速也將逐漸回歸到常態化水準。

  “回歸到常態化後,要想繼續保持利潤較快增長,必須借助創新突破來實現,通過創新來創造更多新價值。當然,管理也可以在利潤增長上發揮重要作用,但如果沒有創新的支援,管理所能挖掘的盈利增長潛力有限。”劉興國説。

  朱虹表示,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良好增勢,但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作、供應鏈産業鏈不夠暢通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持續恢復,同時上下游行業間盈利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工業企業效益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做好經濟跨週期調節,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擴大內需、促進轉型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確保工業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經濟日報記者 熊麗)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