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每週經濟觀察】挖掘旅遊業發展結構性潛力

2021-10-08 08:4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疫情給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損失,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著人們重新審視旅遊業的價值,挖掘中國旅遊業發展結構性潛力。這個潛力在於出境遊市場受阻後的國內替代市場,還在於或將爆髮式增長的短途遊市場。

  在多地提出“非必要不出省”的倡議之下,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周邊遊、鄉村遊等唱起主角。從有關部門監測數據看,全國旅遊市場加快恢復發展的勢頭更加清晰。

  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了全球旅遊業,中國也未能獨善其身。逆境之下,中國旅遊業知難而上,一邊抓生産自救、努力止損,一邊以賽道轉換為契機,不斷拓展新業態新空間,在負重前行中加速蛻變。

  旅遊業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旅遊業已從最初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轉向如今更加重視體驗與感受,從粗放的“有沒有、夠不夠”轉向精細的“好不好、精不精”,品質已成為當下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疫情給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損失,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著人們重新審視旅遊業的價值,挖掘中國旅遊業發展結構性潛力——

  潛力在於出境遊市場受阻後的國內替代市場。

  中國是全球出境遊市場的重要力量,無論從旅行社數量、出境人數以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都實現了穩步增長。如今,出境遊雖處於“冰封”狀態,但旅遊的內在需求不會消失,承接它們的是國內部分旅遊熱門地區。

  國內旅遊資源的品質、數量並不比國外差,但人們選擇出境遊,顯然不是單純衝著看風景去的。出境遊所提供的更優服務體驗,或許才是支撐中國出境遊市場快速發展的加分項。多年前,筆者曾與幾位旅遊業內人士到雲南、貴州等地調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地風景完全不遜於一些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但在旅遊的可到達性、服務的標準化等方面,確實存在相當的差距。

  差距就是市場潛力。如果我們能夠把上述短板補齊,從培育高端旅遊市場入手,吸引出境遊群體中的一部分回流,就完全可以形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高端細分市場,參與到下一步的國際旅遊市場重塑中去。

  潛力還在於或將爆髮式增長的短途遊市場。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行為,改變著旅遊市場格局。在大眾日益重視休閒的背景下,城市旅遊將更多地聚焦周邊遊、本地消費等領域,此舉將有助於推動形成以內迴圈為主的城市旅遊新模式。

  從近期各地短途遊市場的反饋看,以釋放壓力、放飛心情為主導的城市休閒遊、鄉村微度假等新業態,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特別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形勢下,自駕出行的快速普及,房車營地新休閒方式的崛起,讓以家庭為單元的這部分群體成為短途遊市場的主力軍,並將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國旅遊業發展進入了一個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精心做好管理服務、精細打造行業品牌的新階段。一方面,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過程,一批善於化危為機的旅遊企業將成為行業競爭的強者;另一方面,旅遊業作為提升內需、擴大就業的重要抓手,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柱,理應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出示範作用。對此,我們拭目以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