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經濟成穩增長基石 搶佔創新高地

2021-09-29 08:2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當前,數字技術正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期間,中國網路空間研究院發佈《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顯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數字創新技術實現多點突破,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選擇。《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站在新起點,網際網路企業如何跨越科技高峰?數字經濟增長的新藍海在哪?

  搶佔創新高地

  無人車、機器人、AI換臉……今年的“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依然不缺乏炫酷的科技元素,但今年的參會企業與機構顯然更加關注科技內核上的含金量,在人工智慧(AI)、雲計算、大數據、網路安全等領域,帶來一批突破性的新産品。

  “5位本科生可以在4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一款CPU的設計,並且能運作Linux作業系統,這得益於開源生態以及敏捷設計的方法。”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表示,為了加快晶片人才培養規模和速度,他們啟動了“一生一芯”計劃,希望讓本科生設計處理器晶片並完成流片、運作作業系統。

  一方面是開源等基礎設施加速軟硬體發展,創新主體增長迅速。另一方面,人工智慧、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前沿熱點技術取得多項成果,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逐漸形成正向迴圈。

  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展區,不少參會者在騰訊展臺體驗AI照相機。騰訊雲AI産品運營經理陳勇介紹,AI照相館通過AI融合將用戶照片與特定形象進行面部層面融合,生成同時具備用戶形象與特定形象外貌特徵的圖片。

  人工智慧也在不斷完善、升級。獲評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的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田天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安全可控可靠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平臺”將解決數據泄漏、演算法不可靠、應用不可控等第二代人工智慧安全問題。

  截至2020年底,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達到6425家,佔全球的24.66%。預計到2021年底,在人工智慧帶動下,行業應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8萬億元。“十四五”時期,在國家産業政策引導下,人工智慧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智慧晶片、智慧無人機、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等優勢産業將進一步發展。

  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認為,網際網路企業要擔當起新時代“上山”和“下海”任務,即上科技高山,下數字化藍海。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輸出産品思維和用戶思維,幫助傳統企業用數字化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改造商業模式,把數字化基因融入傳統企業。

  拓展市場藍海

  經過多年發展,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數字經濟如何從跟小販爭搶“白菜”中解脫出來,關鍵在於尋找市場新藍海。

  “引導和治理並非是不要網際網路發展,而是希望網際網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消費網際網路轉向工業網際網路,更好地結合實體經濟。”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

  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現場,中國電信的5G智慧礦山電鏟駕駛座艙引來很多體驗者。坐在駕駛座艙動動手指,指令就會通過5G網路傳輸到車輛操作控制端,完成駕駛、鏟土等工作,實現電鏟遠端遙控智慧作業。5G網路具有低時延、高頻寬特徵,中國電信將5G、無人駕駛和光伏儲能深度融合,能夠實現鏟車集群調度、協同作業、狀態監控及數據分析等功能。

  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表示,5G將帶來超級移動世界,屆時網路連接將像電力一樣隨處可用,將創造新商業模式、新服務和新收入來源。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5G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動力持續增強、融合日趨活躍。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截至2021年6月,中國開通的5G基站總數達到96.1萬個。2021年上半年,國內5G手機出貨量為1.28億部,佔全球的73.4%。

  與此同時,算力基礎設施成為新基建重點。中國數據中心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計算産業發展迅猛,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雲計算市場規模快速擴大,2020年同比增長超過33%。

  邊緣計算同樣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由探索走向商用,逐漸成為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剛需。2020年邊緣計算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26.55億美元,同比增長16.3%。

  在規範中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網路立法體系持續完善,網路空間治理成效顯著。《數據安全法》是中國數據監管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個人資訊保護法》相關規定與民法典、刑法、網路安全法等法律相銜接,形成了民事、行政、刑事3個維度的法律責任配置;《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為我國深入開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數字化發展的根本目標是讓老百姓受益,前提是保證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説,國家已經制定了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需要從業者心存敬畏,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同時,也需要加強技術攻堅,在隱私計算等核心技術領域尋求突破。

  網路安全市場規範性逐步提升,網路安全成為熱點投資方向。2020年,中國網路安全相關企業投融資交易超過60項,投融資規模約60億元人民幣。2021年1月至7月,中國網路安全領域非上市投融資交易共67項,較2020年同期投融資金額約增長6倍。

  中國網路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認為,網路空間法治化建設全面推進並取得積極進展,平臺經濟治理體系逐步建立健全。

  對於未來的發展,夏學平認為,我國網路強國建設將取得新成效。數字經濟持續高品質發展,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深入推進,資訊惠民持續升級。網路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繼續深入,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力度加大。網路公益生態逐漸構築,規範監管與能力提升齊頭並進。(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王軼辰)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