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飯圈經濟”監管升級 流量平臺自律公約發佈

2021-09-13 08: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針對演藝行業的監管整治還在升級。9月11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包括騰訊視頻、愛奇藝、微博在內的14家主要流量平臺,共同發起了《構建清朗網路文化生態自律公約》。

  公約明確,反對“唯流量至上”,注重文藝作品的品質口碑,不以數據、流量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拒絕以重復刷量、刷單等方式進行虛假炒作;拒絕為違法失德人員提供展示平臺。公約還表示,平臺將加強對文娛領域相關賬號、評論、彈幕的管理,未來相關平臺將對六類賬號內容予以限流、禁言、清理等措施。

  此次列舉的違規行為包括:無任何憑據的明星八卦,誇大事實、造謠、惡意炒作;激化矛盾、挑動不同粉絲群體相互攻擊、製造對立情緒;未經合法授權公佈、買賣演藝人員個人隱私資訊;以為明星宣傳、拉銷量、打榜等名義集資;煽動或組織明星粉絲擾亂正常社會秩序,如濫用政府舉報渠道、干擾公共場所秩序、未經批准群體聚集等。

  近期,圍繞著“飯圈”“流量”“藝人失德”等演藝行業亂象,一場監管綜合整治行動正在不斷升級。今年6月,中央網信辦啟動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明確“互撕謾罵、應援打榜、造謠攻擊等問題”為此次“飯圈”治理的重點。8月27日,中央網信辦宣佈將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問題治理,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不得誘導粉絲消費”等10條工作措施。此後,文旅部、廣電總局和中宣部相繼針對文娛領域出臺相關文件。

  記者注意到,作為“飯圈”經濟的核心,各類明星榜單成為此輪治理中的焦點。“明星榜單這個産品本身就有誘導粉絲打榜的傾向,藝人的成就被量化排名,包括粉絲在內的各方力量就會不惜代價在榜單上玩數字遊戲。”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榜單如今已成為文娛行業重要的盈利模式,但許多“飯圈”的亂象也由此而生。

  據新華社相關報道,此前音樂App購買頁面上,會根據重復購買的數量來列出冠、亞、季軍榜單。而且,在某專輯的榜單上,一個賬號最高購買了同一張專輯重復達32萬次,消費達數十萬元。

  “專輯購買榜單就是一個金錢排行榜。單價低,可重復購買的機制,本身就是在誘導粉絲投入更多的錢。”據前述業內人士透露,此前部分藝人特意把專輯價格設定在2元至3元,便是方便粉絲最大程度刷單,“所謂專輯其實就一首歌”。

  近期,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先後下架了明星榜單模組。QQ音樂宣佈對數字專輯的購買數量進行限制,還取消了人氣榜、音樂巔峰榜等涉明星藝人排行的非作品類排名。隨後,網易雲音樂也宣佈下線所有明星藝人榜單,僅保留音樂作品相關排行,並表示,對所有付費數字專輯及單曲進行限購。

  隨著各大音樂平臺限制專輯重復購買,記者注意到,各平臺近期流量藝人專輯銷售榜單“脫水”效果明顯。不過,記者同時發現,QQ音樂上專輯發售排名徽章仍然存在,並且由於限制購買只針對賬號,通過註冊不同的QQ號,理論上粉絲依然可以繞過上述系統的限制。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