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端市場被進口農機壟斷 大農機如何不被“卡脖子”?

2021-08-16 09:4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大農機如何不被卡脖子

  本報記者 劉 慧

  隨著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土地規模化經營,我國農機市場正迎來大型高端智慧時代。然而,讓人擔憂的是,國內農機企業大而不強,大型高端農機産品供給不足,高端市場被進口農機壟斷。目前,25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機中,進口農機佔90%以上。國內農機行業必須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假以時日,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擺脫被“卡脖子”的局面,提升國産農機競爭力。

  大型農機市場快速增長

  在吉林公主嶺市環嶺街道土城子村志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庫,整整齊齊停放著拖拉機、收割機、免耕機、植保機、深翻犁等大大小小的農機具。合作社理事長劉志和告訴經濟日報記者,2015年他從深圳回到村裏成立合作社,花費240多萬元購置了13台大型農業機械以及45台套配套農機具,每年流轉1000畝以上土地,託管2500畝以上土地,開展全程機械化耕作。大型農機作業效率高,有利於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糧效益。

  記者在各地採訪了解到,大型高端拖拉機、收割機、青飼料收穫機因為作業效率高,深受種糧農民歡迎,市場需求強勁。根據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數據,上半年全國累計銷售各種型號拖拉機21.13萬台,同比增長4.71%。中拖在大中拖市場佔比高達75.96%,但佔比較去年同期出現小幅下降。這意味著大中拖結構性調整加速,大型化趨勢增強。

  “近年來大型拖拉機市場呈快速發展趨勢。”濰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拖拉機研究院副院長王歡説,在政策拉動和客戶需求升級的雙輪驅動下,國內100馬力及以上大型拖拉機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從2018年的6.5萬台增長到2020年的10萬台。20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自2018年的1萬餘臺快速增長到3.7萬台。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大型農機市場快速增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大型農機隨著土地流轉和託管,農業經營規模逐漸擴大,成為農機市場大型化的直接推力。二是農機服務組織、農業(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快速發展,農戶為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品質,大型農機成為其首選,倒逼農機産業轉型升級。三是保護性耕作助推大型耕作機具市場快速增長,大型作業機具帶動大型拖拉機快速發展。四是按照馬力段、喂入量補貼的補貼政策促進用戶選擇購買大型機具。

  東北主産區是“中華大糧倉”,也是國內外大型高端農機的競技場。長期以來,東北高端農機市場基本被進口大型高端農機裝備壟斷,北大荒甚至被稱為進口高端農機展示場。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帶動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下,國産大型農機具在研發製造技術、品質、外觀設計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績,在大型高端農機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改變了進口農機長期壟斷高端農機市場的局面。

  在吉林扶余市三井子鎮雜糧市場從事農産品批發的陳國義告訴記者,今年他承包了240公頃土地種植花生、玉米。為此,他花費200萬元購買了大型智慧拖拉機、旋耕機和打捆機等10台大型農機。

  去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大幅上漲,農民種糧收益增加,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種植面積增加,農民投資購買農機信心增強,為農機市場增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國産大農機有待升級

  我國農機行業在經過2004年至2014年“十年黃金期”快速增長後,2015年至今處於存量結構調整的高品質發展階段。隨著我國整體工業水準提升、用戶需求升級和技術進步,國産農機研發製造水準不斷提高。

  近年來記者在各種農機展銷會上看到,國産大農機功率越來越大,外觀越來越時尚,産品可靠性不斷提升,高端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中國一拖研發的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終結了我國350馬力以上拖拉機需要進口的歷史。濰柴雷沃重工突破了動力換擋濕式離合器技術等拖拉機核心關鍵技術,解決了大型智慧拖拉機發展的關鍵“卡脖子”問題,不少産品填補了國內同類産品空白。

  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託中國農機院的研發資源優勢,針對我國農機薄弱環節開展研究,在大型青飼料收穫機、採棉機和玉米精量播種機等大型高端農機産品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與進口大型農機相比,國産大農機價格優勢突出,1台國産採棉機價格比進口採棉機便宜一半,然而,國産大農機在設計、材料、元器件、工藝方面與國外品牌還存在明顯差距,仍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

  國産大型拖拉機因為故障率高、作業效率低,被用戶廣泛詬病;大型青飼料收穫機因智慧化程度低、作業效率低、作業過程不能智慧控制而難以進入大型畜牧場;打捆機因打結器“卡脖子”,令很多企業難以與國外品牌競爭……

  面對差距,國內農機製造企業只有奮起直追,改變這種現狀,才能實現鳳凰涅槃。

  亟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農用柴油發動機高壓共軌噴射技術、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技術、農機裝備液壓系統技術等大型農機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農機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已經對我國農業産業安全造成威脅。只有將這些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擺脫“卡脖子”的局面,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榮認為,國産大農機要達到進口農機的水準,需要從多方面著力。一是要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製造工藝、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試驗與檢測裝置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設全國共用的檢測平臺,提高試驗驗證和檢測水準。二是要加大力度改造農機製造工藝裝備,提高農機製造工藝裝備水準。三是積極向國外農機製造企業學習,加強對國外農機技術的研究。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鋒德認為,國産大農機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農機裝備的突破,必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農業生産需求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資訊化融合為切入點,以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為手段,完善創新機制,推進協同創新,全面提高製造能力和水準,縮小差距、填補空白、替代進口。要做好頂層設計,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統籌協調推進我國農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開展多學科多産業集中攻關。設立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專項,由國內若干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農機裝備企業牽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加,聯合進行重點突破。

  從中長期看,我國農機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未來3年至5年,依託強大的內需市場支撐,我國農機製造業憑藉完備的産業鏈強化在全球供應體系中的優勢,提升全球競爭力,驅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本報記者 劉 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