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半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十強城市:長三角六市上榜

2021-08-11 08:11:00
來源:中新經緯
字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上半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十強城市:長三角六市上榜 寧波同比增4564元

  隨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經濟的快速恢復,重點城市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出現了明顯增長,這成為各地經濟表現的亮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重點城市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大多仍實現了正增長,即去年的基數並不算低,這更加凸顯了今年高速增長的可貴,也反映了經濟恢復、就業穩定的態勢。

  在重點城市中,上半年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寧波、蘇州、紹興、廈門和南京。其中,廣州僅分別披露了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結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佈的廣州城鎮、農村居民人口比例進行了計算,得到全體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官方數據或有一定偏差。

  長三角的整體表現最為突出,佔據了十強中的六席;上海是唯一一個上半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的城市;浙江則有三座城市進入榜單,分別位列第三、第六和第八,其中寧波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了4564元,在十座城市中增加得最多。

  居民收入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的居民財富以及獲得感的重要指標,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利於擴大消費,進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而總結居民收入十強城市的“財富密碼”,也有望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京滬深收入結構差異大

  按收入來源分,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可分為四大項,分別為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

  其中,從上半年全國的情況來看,工資性收入佔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3%。一般而言,工資水準較高的城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往往也相應更高。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21年夏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廣州幾地的平均薪酬領先。

  但不同城市之間,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結構往往有著較大的差異。

  以北京為例,上半年北京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為23880元,增長12.8%;經營凈收入為448元,增長14.9%;財産凈收入6140元,增長9.0%;轉移凈收入7670元,增長4.0%。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北京60歲及以上人口429.9萬人,佔比達19.6%,即退休人群佔了較高的比例,且北京作為國家機關、央企總部的聚集重地,養老金或退休金待遇較好,導致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較高。

  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的佔比更是高達23.4%,老齡化程度更深,總體而言,上海的收入結構與北京有較高的相似性。上半年,上海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為25746元,增長11.7%;每人平均經營凈收入962元,增長3.0%;每人平均財産凈收入5156元,增長2.2%;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8493元,增長12.6%,在各收入來源中增幅最高。

  上海統計局指出,各類民生保障措施持續出臺,幫扶救助標準繼續提高,包括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上調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及5項社會救助標準等,同時,全市退休人員比重擴大,共同拉動居民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較快增長,成為收入增長的穩健動力。

  深圳的收入結構與北京、上海迥異。上半年深圳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30676元,名義增長15.7%;每人平均經營凈收入3723元,增長5.3%,反映了深圳中小、個體經濟相比北京、上海更為活躍;每人平均財産凈收入4374元,增長6.4%;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為-1747元,2020年同期為-1386元。

  根據統計部門的解釋,轉移性收入包括養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産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報銷醫療費、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帶回的收入等。

  深圳由於外來人口占比高達70%以上,且人口整體偏年輕化,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為5.36%,這導致深圳有更多的就業人口,外來年輕人寄、帶回家的支出較多,而領取養老金或退休金的人群有限,因此,深圳的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長期為負數,尤其是在整體收入增加的情況下,轉移性支出也在增加。

  浙江為何表現突出?

  在十強城市中,浙江的表現無疑最為亮眼,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城進入前十,且居民收入排名均大幅高於各自的GDP排名。

  其中,寧波按照收入來源披露了詳細情況:上半年全市居民工資性收入每人平均21030元,增長11.2%;經營凈收入每人平均6802元,增長21.3%;財産凈收入每人平均4037元,增長15.9%;轉移凈收入每人平均4566元,增長17.8%。

  不難看出,如果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寧波的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相對較低,但經營凈收入高達近7000元,遠遠高於北京和上海,財産凈收入與京滬深的差異也並不明顯,四項收入來源的表現更為“均衡”。

  此外,按居民常住地分,寧波上半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1333元,農村居民為23927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73。可供參照的是,全國同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2.61。這説明寧波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小。

  如果説杭州和寧波有著萬億GDP城市、副省級城市的光環,那麼,作為地級市的紹興進入居民收入前十名榜單就更顯意外,從經濟總量看,紹興2020年GDP為6001億元,距離“萬億俱樂部”尚有較大的差距。

  據紹興統計局披露,上半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0726元,農村常住居民則為23422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74。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浙江的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鄉鎮經濟較為發達,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反映到居民收入中,則表現出經營性收入較高,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小的特點,從而也提升了居民的整體收入水準。

  今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從杭州、寧波和紹興的居民收入特點不難看出,浙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共同富裕”基礎。

  廈門也屬於經濟總量並不高,但居民收入靠前的城市代表。2020年,廈門的城鎮化率達到了89.4%,而城鎮居民的收入水準往往更高;此外,從産業結構來看,廈門的高新技術産業的比重在不斷增加,也吸引了不少總部企業尤其是福建本地的總部企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首先取決於經濟景氣程度、産業結構,同時也與當地的人口年齡結構、外來人口占比、城鎮化率、個體經濟發達程度、福利水準等密切相關。不同類型的城市可以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和特點,多管齊下提高居民收入。而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也要“分好蛋糕”,持續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夯實民生福祉。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