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試點正有序開展 莫要誤讀數字人民幣
莫要誤讀數字人民幣
陳果靜
當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正有序開展,各地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抽籤”等活動後,消費者的參與熱情高漲。然而,在一輪又一輪“搶紅包”熱潮褪去後,公眾對數字人民幣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仍然有限,存在不少誤讀。
誤讀之一是,在參與體驗時,不少消費者有了直觀的感受,他們主觀上感覺使用數字人民幣和移動支付並無明顯差異,進而得出數字人民幣就是為了取代第三方支付的結論;另一個誤讀是,有觀點認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是為了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國際上支付貨幣的地位。
實際上,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並非同一維度,不會是競爭和取代的關係。數字人民幣是錢,是工具。在數字人民幣流通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就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公眾直接提供兌換流通服務,而是由指定運營機構為消費者提供兌換流通服務。因此,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的整個環節,需要所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其中。而第三方支付作為載體和基礎設施,依然可以作為數字人民幣的載體,共同來為人們提供數字人民幣服務。
推出數字人民幣也並非是為了取代美元或是其他的國際貨幣,而是以我為主。
需要看到的是,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有序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為了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進步,經濟運作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數字化新業態不斷涌現。《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在這一大背景下,整個社會對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必將越來越高,亟需從頂層設計著手,強化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國內建立一個紮實、健康的數字人民幣生態系統。
從國際上來看,當前各國都在加緊研究數字法幣,這一領域我們也不能落後。國際清算銀行2020年四季度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有60%的央行正在進行數字法幣實驗或是概念驗證,而在2019年這一水準僅為42%。國際清算銀行預計,未來3年內,代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央行很可能發行通用的數字法幣。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走在了前頭。但是,數字人民幣從試點走向正式推出,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首先,數字人民幣試點堅持穩妥、安全、可控原則,目前參與人數、筆數、兌換金額總體還較小。接下來,可以考慮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穩妥有序地擴大試點範圍和規模,不斷優化和豐富數字人民幣的功能,同時健全相關法律框架和制度安排,夯實基礎。
其次,在各國央行都“摩拳擦掌”的背景下,更應密切關注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動向,穩妥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討論和研究。
最後,破解數字人民幣“看熱鬧”卻看不清“門道”的現狀,還有賴於公眾溝通的加強。數字人民幣作為新生事物,剛開始一知半解是常事。接下來,如果不能通過各種渠道提高解釋和溝通工作的有效性,那麼誤讀和偏見將難以避免。未來還需進一步強化人們對數字人民幣的理解和認識,為數字人民幣下一步的試點和推廣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