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孩生育政策落地10天:新增相關企業超7.8萬家 行業集中度待提升

2021-06-11 08:36: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蘇詩鈺

  見習記者 楊 潔

  “我想創業開辦家政公司,有沒有想入股的?”這是某公司中層在三孩生育政策官宣當日(5月31日)在朋友圈發的一句調侃。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10日,三孩生育政策已落地10天,不少“行動派”已聞“政”而動,進軍“三孩”相關産業。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2021年5月31日至6月10日,我國共新增超7.8萬家母嬰、月子、家政相關企業,較2020年同期增長48%,較2019年同期增長250%,個體工商戶佔比超七成。

  市場空間加大

  促新業態出現和分工細化

  上述7.8萬家新增企業的註冊資本主要集中在0-100萬元,佔比超61.3%;有8.8%的企業註冊資本超過500萬元。

  從地域分佈來看,江蘇省新增企業數量最多,超過1.4萬家,其次為山東省和浙江省,分別新增超過3200家、2400家相關企業。新增企業主要分佈在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國家調整生育政策後,圍繞生育産生的消費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相關行業新設企業數量上漲的原因在於生育需求預期産生相應的供給,意味著在市場激勵的影響下,將産生新的市場機遇,推動圍繞生育配套的相關産業發展,解決新形勢下人口可持續發展及其産生的消費升級問題。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孩生育政策落地,預期能夠在一定時期後帶來新生兒數量的增長,平均家庭規模的變大,將很大程度上刺激家庭服務需求的增加,以及深化家庭服務業的專業分工。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需求細化會繼續促使更多新業態出現和分工細化。

  二孩生育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從業者相信市場繼續向好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單獨兩孩、全面兩孩等生育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近年來,政策調整使全國累計多出生二孩1000多萬人。

  此前,在二孩生育政策推動下部分市場已被激活,更多消費訴求也陸續顯現,隨著人們消費理念逐漸轉變,諸如月子中心等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河北省定州市一家月子會所于2017年成立,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我們是當地開辦的第一家月子會所,走的是高端路線,前兩年生意非常慘澹,甚至有段時間一度想放棄。不過好在市場漸漸回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後,我相信未來市場會進一步向好。每一位寶媽在離開月子會所的時候都會送我們一面錦旗,到現在已累計有400多面錦旗了。”

  在陶金看來,出生人口增加,將持續刺激相關産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尤其是在母嬰等領域直接效應會比較明顯。而“90後”年輕家庭的消費偏好也可能會拉動更多母嬰品質服務的發展,他們對於早期教育的重視也能夠激發早教行業的活力。

  湖南省一家從事家政培訓的機構目前已推出金牌月嫂、産後康復、育嬰師、小兒推拿等多項線上課程,其內部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現在家政市場前景非常好,特別是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後,將會有更多人請月嫂和育嬰師。近期我們相關培訓班即將開課,預定的人很多。”

  “人口因素對經濟的增長是個慢變數,但又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變數,特別是人口結構的調整影響著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需要供給配套相應調整。”劉向東認為,由三孩生育政策催生的市場預期,將會讓更多商家看到發展的商機,並依此提前佈局並形成整套産業鏈,包括家政、保育、托幼、教育培訓等相關服務體系,以便在生育高峰期人口釋放的消費潛力能及時得以挖掘。

  行業集中度待改善

  專家寄望于資本市場引導

  對於當前家庭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陶金認為,部分地區的市場競爭秩序混亂,欺詐行為及其導致的勞動糾紛甚至違法犯罪行為並不鮮見。此外,服務供給不穩定,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管理鬆散,職業化程度低,限制了行業規模的長期可持續擴張。

  “因為進入門檻相對偏低,家政、托幼等服務市場面臨效率低下和品質不高等諸多問題,為此既需要更多資金進入形成有效供給,同時還需要加強市場規範,提升服務標準,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劉向東認為,應該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力量,引導優秀的家政、母嬰教育類企業脫穎而出,以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和整個産業鏈的品質。

  與此同時,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目前我國共有436.8萬家與母嬰、月子、家政相關的企業。截至目前,在所有這類企業中,共有1467家企業曾經發生投融資行為,佔比僅為0.034%。

  陶金錶示:“隨著需求規模擴張和水準提升,相信相關行業最終會在需求拉動下進一步向規範化和穩定化靠攏。資本市場能夠引導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