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審計署有關負責人帶你讀懂新出爐的“經濟體檢報告”

2021-06-08 08:5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題:審計署有關負責人帶你讀懂新出爐的“經濟體檢報告”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受國務院委託,審計署審計長侯凱7日下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作了《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翻開這份把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體檢報告,中央財政管理和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情況怎麼樣,養老、醫療、生態環保等專項資金效益如何?減稅降費、鄉村振興等重大政策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打虎拍蠅”又有哪些新發現?審計署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為你深度解讀。

  財政財務收支總體良好,局部“屢審屢犯”問題尚存

  回看“極不平凡”的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前所未有衝擊,報告首先肯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經濟運作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從具體審計結果看,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全面完成960多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年初剩餘551萬人全部脫貧、5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報告通過事實和數字,全面客觀地反映和佐證了我國各領域發展的上述成就。

  除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國家賬本年檢還主要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這一主責主業,公佈了範圍廣泛、內容豐富而詳實的財政審計資訊。

  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對43個中央部門及所屬439家單位2314.33億元財政資金進行抽查,2020年中央部門預算和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報告顯示,雖然財政預算執行有所進步,但局部“屢審屢犯”問題依然存在,主要涉及財政資源統籌、支出標準體系建設、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和規範,多報、少報與代編預算,以及政府採購、資金管理、財務核算和預算績效管理等。

  結合審計反映的情況與問題,該負責人建議,應發揮財政支出標準的基礎引導作用,將支出標準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依據,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的一體化;同時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進一步盤活存量資金。

  重大部署舉措提升“民生溫度”,騙套新手段仍需精準識別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近年來,保重點、保民生成為財政“花錢”的優先方向。

  跟著這些財政資金流向,一年來,審計機關圍繞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的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生態環保等問題,不斷加強審計監督。

  報告顯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已實現“十六連調”,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惠民富民政策真正落地見效,能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該負責人表示,審計報告還深入揭示了在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運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尤為引人關注的是,騙取套取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呈現出手段更加隱蔽、載體更加多樣的新趨勢:過去一年,8780家定點醫藥機構、仲介機構及參保人員共涉嫌騙套基金10.59億元。

  此外,生態環保資金審計情況也指出,在重點抽審的20省2018年至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退耕還林等7項共計3138.62億元的生態環保資金中,有17省的38.17億元被套取騙取或擠佔挪用。

  該負責人認為,審計發現的新問題有利於推動有關部門有的放矢,及時堵塞漏洞、增強監管效能。

  審計整改力度持續加大,廉政建設繼續從身邊日常抓起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審計整改力度持續加大,監督成效明顯提高。

  為及時反映最新整改情況,今年的審計報告首次將整改情況統計時段由上一年12月底延長至當年4月。根據報告,截至2021年4月,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對2019年度審計發現的問題已整改2545.4億元,制定完善制度3485項,追責問責722人。

  與此同時,審計機關還堅持推進廉政建設,嚴肅揭示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

  該負責人表示,審計充分發揮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反應快速等優勢,聚焦權力運作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靶向發力,同時加強與紀檢監察等監督形式的貫通協調。

  報告顯示,2020年,共有29個部門和176家所屬單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過緊日子要求,涉及相關資金9.05億元;2020年5月以來,審計共發現並移送重大問題線索192起,涉及金額1430多億元,涉及人數1160多人。

  該負責人認為,上述問題線索主要表現在“三公經費”管理不嚴、年底突擊花錢有禁不止、基層微腐敗、金融亂象以及涉稅涉票等方面。建議進一步細化量化政府過緊日子要求,不斷增強預算剛性,從而推動有關部門標本兼治,從根本上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