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慧科技展 亮點搶先看(圖)

2021-05-19 13:50:00
來源:天津日報
字號

  蒙皮拉伸機

  明天,第五屆世界智慧大會即將拉開大幕,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科技展將同期舉行。作為舉辦場地,梅江會展中心見證了這一展會5年來的成長變化:從首屆的6000平方米,到第二屆、第三屆逐步擴大規模,再到第四屆登上“雲端”……今年,第五屆智慧科技展將採取線上+線下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目前,241家參展單位已經做好準備,將通過信創産業、科研與應用、智慧製造、智慧城市和交通、國際創新、智慧生活六大展區和5G應用、智慧消費和智慧交通3個體驗區,全面展示智慧科技為各個領域帶來的全新變化。

  展會中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全程參與智慧科技展招展工作的市商務局會展處副處長臧晨峰告訴記者,本屆智慧科技展包含幾大特色:

  一是突出信創産業,新增設了信創産業展區,觀眾可以在這裡見到華為、中國電子、浪潮、360等一批信創産業領軍企業的展示;二是突出國際影響力,設置了新加坡主賓國和神戶主賓城市展區;三是突出揭榜優勝、科技領先,在工信部的支援下,梅江會展中心登錄大廳中匯聚了我國揭榜優勝先進成果;四是突出大國重器天津智造,例如,科技展中展示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模型等我市參與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五是突出大會舉辦成效,一批在津落地成果集體亮相,如華為天津鯤鵬中心、騰訊天津大數據中心、360天津總部、新松機器人基地等項目;六是突出體驗性,除了5G體驗、智慧消費和智慧交通3個體驗區,還推出機器人人機互動、遠端醫療、遠端智慧工廠等現場體驗項目;七是突出前沿成果發佈平臺,設置洽談發佈區,預計有約30個成果和項目發佈。

  如何現場觀展?本屆智慧科技展設置了專業觀眾開放日和社會公眾開放日。其中,5月22日至23日為社會公眾開放日,市民可通過“世界智慧大會”App預約,在開放日期間持預約二維碼、本人身份證和健康碼,佩戴口罩入場參觀。

  百聞不如一見,昨天,記者實地探訪梅江會展中心,為您提前揭開本屆智慧科技展的神秘面紗。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線上+線下

  241家

  參展單位 6大展區 3個體驗區

  位置N5

  探尋5G未來工廠

  在N5展館,500平方米的5G智慧體驗區十分引人注目,天津聯通政企客戶事業部總經理陳鳳衍介紹,此次智慧大會上,中國聯通的5G應用場景也得到了全面展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裡,5G+未來工廠的無人搬運車(AGV)來回穿梭,陳鳳衍表示,天津提出製造業立市,此次展示項目也突出了5G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未來工廠接到訂單後,整個製造流程全部是智慧化的。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是發展方向,觀眾可以在這裡看到全流程的展示。”

  在一旁的駕駛艙中,工作人員正通過5G遠端駕駛系統控制著遠在12.5公里外、位於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一輛無人駕駛車。“這是一個體感駕駛艙,轉彎、剎車等操作都能感覺得到,和置身車內沒區別!”工作人員表示,中國聯通打造的5G智慧遠端服務中心,可以通過遠端駕駛艙實現對車輛的實時監控和遠端操控,提高無人車運作的安全性,減少人工成本。

  位置

  登錄大廳

  大國重器

  天津助力

  長征五號1:10 模型、嫦娥五號1:3 模型……在登錄大廳,這些“大傢夥”您肯定不會錯過。除此之外,這裡還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縮比模型、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等模型,航太迷可以在此一飽眼福。

  在領略大國重器風采的同時,可別錯過其中的天津元素: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製造總裝在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完成;4月29日成功發射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濱海高新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天津基地製造總裝;天津航太機電設備研究所承擔了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人系統機櫃、空間機械臂末端執行器、雙關節驅動組件、機械臂壓緊釋放裝置、在軌維修工具、寬波束中繼天線等産品的研製任務……參觀展覽後,您一定會驕傲滿滿。

  位置

  N1

  數字治理服務社會

  此次新增設的信創展區是智慧科技展的一大亮點,中國系統天津公司總經理田耘坤對於這次展示十分期待。他介紹,中國系統是中國電子集團網信産業核心企業,此次帶來了中國電子云、數字治理與運營和現代數字城市案例幾個主要展示內容,看似高深的科技其實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田耘坤舉例説,公司承建的天津紅橋區社會治理一體化管理平臺,搭建了區、街道、社區和基礎網格四級應用全貫通,實現了社會治理網格化全區覆蓋。目前已整合26個責任部門的職責、任務、系統、需求四大清單,實現“一個平臺管全區”,為百姓提高辦事效率,居民投訴率和報警率降低了30%。

  近期,這一平臺還上線了疫苗接種模組,不僅能夠支援準確的數據查詢、分析、統計,還能對相關人群進行摸排跟蹤,方便預約查詢,助力紅橋區疫苗接種工作更加合理、有序、高效開展。

  位置

  室外展區

  坐進“方艙”應急指揮

  首次參展的視聯動力開來了大型設備──一輛多功能移動應急指揮方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就像一個處理突發事件的移動視聯網會議室,面對突發事件時,可以在指揮中心、指揮車與一線工作人員之間建立起三級互通的視頻共用會商平臺。通過共用實時高清視頻,隨時隨地遠端連線無障礙溝通。

  “通過這次智慧大會,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視聯網這項新型的視頻通信網路技術。我們也期待利用這項技術,為天津相關單位提供互聯互通的資訊傳輸平臺,助力數字化轉型,希望視聯網技術能夠持續融入到其他各領域數字化發展之中。”該負責人表示。

  位置

  N5

  鏡子成為形象管理師

  “這是我們的明星産品!”在海爾衣聯網展區,品牌經理王雅楠向記者介紹了3D雲鏡産品。今天出席的場合要穿什麼?適合什麼樣的粧容?這面鏡子都能提供解答。依靠一顆由AI、大數據等智慧技術組成的“最強大腦”,3D雲鏡可以識別人臉、自動測量體型數據,根據穿衣風格、場合天氣推薦不同款式進行3D虛擬試衣,化身成專屬形象管理師。

  王雅楠還告訴記者,用手機掃描鏡子上的二維碼之後能夠保存形象,還可以智慧匹配最適合衣服的洗滌用品。

  此次大會,海爾衣聯網不僅帶來了洗、護、存、搭、購的智慧生活場景,還攜“海爾芯”首次亮相,搭載智慧用電盒和新一代智慧空開等産品,為用戶提供節電、安全用電、電費提醒、遠端管理等場景的解決方案。這一系列前沿技術是由天津海爾衣聯網研究院聯合天津大學組成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可以精準抓取電器的耗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用電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隨時對電器等設備進行智慧化管控。

  5月22日至23日

  社會公眾開放日

  APP預約

  體驗

  模擬飛行

  “這個是幹什麼用的?”

  “怎麼控制飛機?”

  昨天,在記者探營智慧科技展時,大廳內的一台飛行訓練器頗有人氣。這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華翼藍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展品,記者也忍不住坐進半封閉式的“駕駛艙”模擬飛行體驗。

  “向下是下降,也是增速。拉起來是上升,也是減速。”作為“機長”,于教練帶領記者操作了飛機的起降全過程。眼前的大螢幕模擬了飛行員的視角,能夠體驗隨時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況。此外,飛行儀錶、系統控制板、開關和控制器等設備也一應俱全。

  操縱盤就像方向盤,但同時增加了控制速度的功能,在“飛行”過程中,記者需要不時推拉調整高度和速度,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一直拉的話速度就沒了”“再低一點點”“速度快了”……坐在記者身旁的教練一邊操作一邊不斷提示。短短十幾分鐘的操作過程,因為感受十分真實,記者甚至緊張得出了汗,成功完成了這次身臨其境的“飛行”體驗。

  記者了解到,在本屆智慧大會上,還有很多這樣供參觀者體驗的項目,包括人機互動、智慧消費、鐵甲格鬥,等等,對此感興趣的市民可以來現場一試身手。

  5月21日至23日

  智慧駕駛

  挑戰升級

  本報訊(記者 曲晴)2021世界智慧駕駛挑戰賽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東麗區東麗湖舉辦。本屆挑戰賽全面升級,設置駕駛輔助賽、落地先行賽、極限挑戰賽、智慧駕駛倣真賽、資訊安全挑戰賽五個系列賽事。為推廣自動駕駛技術原理,增加賽事科普性、趣味性和觀眾參與度,挑戰賽期間,還將舉辦汽車科技示範體驗活動,圍繞“智慧”與“安全”兩大主題,通過靜態展覽與動態展示、高級駕駛輔助功能試乘試駕、無人駕駛車輛試乘體驗、無人物流車輛應用體驗等系列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前瞻技術科普沉浸式體驗。

  據了解,在汽車科技示範體驗活動上,多個廠家和智慧網聯汽車在封閉園區、城市開放道路和真實的高速公路等多種類型場景中,開展智慧網聯汽車相關的靜態産品展覽展示、無人小巴和自動駕駛計程車試乘體驗、無人物流車的應用體驗、無人駕駛乘用車在高速公路上示範展示、V2X車輛編隊、5G遠端自動駕駛示範展示等系列活動。

  5月20日下午至22日

  智慧樂團

  現場開唱

  本報訊(記者 姜凝)第五屆世界智慧大會即將開幕,天津音樂學院星空人工智慧音樂機器人實驗樂團正在緊張排練,這支由30多名演員和6個機器人組成的“智慧樂團”將亮相世界智慧大會,從5月20日下午至22日在梅江會展中心登錄大廳中央發佈區,為各國來賓和觀展市民帶來10場現場音樂會,演出經典曲目《梁祝》和《智·未·來》等原創樂曲、智慧音樂機器人合唱《天使的愛》等。

  “智慧樂團”指導教師朱經白教授告訴記者,在第三屆世界智慧大會上,他們發現了適合參與音樂教學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並嘗試引進了幾款,組建了我國第一支人工智慧音樂機器人實驗樂團,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應用在文化藝術領域。今年,他們對機器人的預設程式進行了升級,通過訓練讓機器人掌握交響樂指揮要領,實現與人互動演出。

  信創産業

  揭榜優勝

  大國重器

  天津智造

  ……

  科技創新引領 打造大國重器

  ──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昨天,記者一進入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的裝配生産車間,那臺聲名遠揚的國內“首臺(套)”蒙皮拉伸機赫然在目。這個長15米、寬6米的大傢夥可以一次成型製作長6米、寬2.5米的飛機外殼,它的問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去年6月與11月,我們以1億多元的價格中標沈飛和陜飛的蒙皮拉伸機採購項目。經中國和平利用軍工協會及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共同評定,我們的蒙皮拉伸機為國內‘首臺(套)’高檔數控成型裝備,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先進,填補了國內空白。這兩項目為每家客戶省下4000余萬元購置成本。”天鍛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液壓機設計院副院長杜麗峰介紹説。

  這省下4000余萬元的購置成本是有依據的,國外供應商獲知天鍛成功研發出新産品後,主動把銷往中國的産品降價,降下來的就是這個數。

  這樣從天鍛生産車間走出來的大國重器還有──“6400噸大型全伺服衝壓生産線”“複合驅動熱成型壓力機”“多連桿伺服機械壓力機”……天鍛承建的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00KN大傾角液壓支架試驗臺,成為國內外功能最為齊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液壓支架整架試驗臺,綜合技術水準世界領先;2020年中標承建的天津大學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地震模擬振動臺,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大地震測試系統……

  杜麗峰告訴記者,天鍛製造大國重器過程中時時緊跟科技發展新趨勢,深入開展智慧化應用研究。“大數據、雲平臺、超級計算、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都拿來為我們所用,開發出智慧化的作業系統和設備健康管理系統,對設備進行全生命週期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他説。

  他舉例説,天鍛研發的“鋼軌道岔智慧鍛造生産線”壓力機採用智慧伺服系統,鋼軌運送系統則採用四軸伺服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生産能耗。“生産線採用一火加熱,一次切邊,智慧化一次鍛造完成,效率提高1倍,工件成型合格率達到98%。”他説。

  “目前我們天鍛擁有專利668項,其中發明專利181項,核心競爭力位列全國液壓機行業第一。”杜麗峰自豪地説。

  大國重器屢屢在天鍛車間走出的背後,是天鍛數年間對科技研發的高投入,以及對研發隊伍的大力培養。

  “研發蒙皮拉伸機,我們歷時6年,投入3000萬元。過去的‘十三五’,企業共投入研發資金2.4億元。”杜麗峰介紹。這些年,天鍛與北航、哈工大、天津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産學研合作關係,並以建設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為抓手,多産業、多領域研究並行發展,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不同培養路線齊頭並進。目前在天鍛600多名員工中,研發和技術人員佔據三分之一,擁有國務院特貼專家11人、131創新型人才一層次人選11人、131創新型人才團隊3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

  近年來,天鍛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研發項目32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7項,智慧製造專項2項,市科技項目16項,5年內完成的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項目186項,獲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9項,天津市科技進步獎24項。

  “天鍛2020年被列入天津市第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名單。目前我們的産品越來越多地走向歐美市場,出口的國家達30多個。”杜麗峰説。

  推動産業鏈協同創新

  ──訪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 總裁王金濤

  “我們和世界智慧大會十分有緣!”日前,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裁王金濤在第五屆世界智慧大會預熱專訪中告訴記者,“通過2018年世界智慧大會,瀋陽新松與天津結緣,把工業機器人全國生産總部設在天津。在今年世界智慧大會上,我們帶來全球首款類人型發球機器人以及在天津主産的多款工業機器人參展,與參會嘉賓及合作夥伴共同探討融合智慧感知、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5G等新興技術在機器人中的應用。”

  “我們將帶來多項最新智慧機器人技術在今年世界智慧大會上展示。全球首款類人型發球機器人,搭配了雙目視覺系統,能實時捕捉高速運動下的乒乓球位置,可根據每次訓練蒐集的數據動態優化訓練策略,實現精準化訓練。這也是新松在機器人技術與消費産業對接中的一次嘗試。”王金濤説,希望通過世界智慧大會展示新松在天津的快速發展,以及機器人賦能傳統産業的方式,與更多細分領域企業共同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深度參與智慧製造全新生態。

  2019年,新松落戶天津後,實現了當年註冊、當年建成、當年投産。去年以來,儘管遭遇新冠疫情影響,天津新松依然實現了高速發展,團隊規模不斷壯大,建立了以高端人才驅動創新與發展的大研發體系。王金濤表示,天津新松是新松集團極其重要的戰略佈局。從區域佈局來看,天津新松是新松集團在京津冀佈局的區域核心,以天津新松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提供新松全系列産品技術與服務;從産品佈局來看,天津新松專注于工業機器人及工業人工智慧産業,以天津新松工業機器人智慧産業園為基地,整合上下游産業鏈,推動工業機器人和工業人工智慧産業發展。

  去年8月,天津新松工業機器人智慧産業園項目在濱海新區開工建設,這是新松集團設立的聚焦新一代工業機器人、全面提高智慧技術與服務的大型研發生産基地。“産業園佔地面積6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由兩個生産車間和一棟綜合研發樓組成。目前,各項建設進展順利,産業園一期即將投入使用。”王金濤表示。

  在津打造智慧工廠

  ──訪諾和諾德全球公司副總裁兼天津生産廠總裁尼爾森

  第五屆世界智慧大會開幕在即,諾和諾德全球公司副總裁兼天津生産廠總裁尼爾森對此十分期待,在大會上,他將圍繞跨國制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題進行演講。

  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早在1994年就落戶天津經開區。作為諾和諾德的戰略性生産基地之一,天津生産廠于1995年成立,這裡也是諾和諾德在全球唯一的胰島素耐用注射器械供應商和最大的胰島素製劑與灌裝生産基地,産品供應全球市場。

  “26年來,諾和諾德不斷擴大在天津的投資。近期的一次是在2019年,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引進了3條新生産線,其中,一次性預填充注射筆特充筆組裝生産線和包裝生産線已經正式投入運營,並有3款産品獲得了歐盟批准。”尼爾森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十分關注智慧化水準的提升,致力於將天津生産廠打造為智慧工廠。

  尼爾森告訴記者,在數字化進程中,天津生産廠會在全流程領域探索機會,並著重關注三個方向:智慧製造、自動化機械臂的使用和場內轉運的自動化。他認為,此次智慧大會的召開也是接觸高水準數字化技術的契機,“我希望可以抽出一整天的時間去觀展,同時,我們也組織了公司裏負責創新工作的同事去現場參觀交流,期待可以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

  在提升數字化水準的同時,可持續發展也是諾和諾德的重要戰略。尼爾森表示,中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從企業角度來説會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疫情的發生也會讓企業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尼爾森説:“我在天津工作和生活兩年半了,切身感受是天津有非常好的投資環境,在這裡,企業能夠獲得很好的支援。天津也有很多高科技企業和高校,我們能和他們共同探討發展、發掘機遇。”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