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險業亂象調查:“五虛”問題不鮮見 “代理退保”套路深

2021-04-24 09:05: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虛假增員、虛增保費、虛列費用套取資金……此前,多名保險公司員工實名舉報領導造假並登上微博熱搜。與此同時,通過惡意投訴實現“退保理財”、“退舊換新”、收取高額手續費牟利的“代理退保”産業鏈也在持續擾亂保險市場,侵害保險公司和消費者權益。

  針對保險業種種亂象,監管部門已通過罰單和專項治理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專家表示,保險公司要摒棄對保費收入規模的“偶像崇拜”,同時要增強市場參與者的敬畏之心。“看得見”的短期終究不可持續,“看不見的”長期才重要。

  行業造假行為屢禁不止

  “其實看了舉報之後,説實話,這些現象在保險行業一直存在,可能外行人看起來覺得觸目驚心,其實很多都是行業‘心知肚明’的事情。”一位從業多年的壽險業務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長險短做、虛假賠付、虛假憑證、虛假增員等,確實比較常見,特別是在大力推廣的開門紅銷售季中。

  該業務員表示,保險銷售有較大業績壓力和增員壓力,“要麼當個人代理賣保險衝業績,然後拿獎勵升職位,要麼自己不賣保險,拉人頭組成自己的一個小團隊,然後把他們挂到你的名字下面,督促他們賣,‘保費論英雄’嘛,選拔晉陞也都要看業績,所以很多人會為了賺取績效佣金、謀求晉陞鋌而走險”。

  業內人士指出,一直以來,保險公司在業務經營中都存在“五虛”問題,即虛列費用、虛假承保、虛假退保、虛假理賠和虛挂保費。而這主要和壽險績效考核體系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有關。一方面,過去兩年代理人數量下降以及新單負增長壓力下,壽險公司對於增員和增收的需求更加迫切,保費指標、增員指標、繼續率等KPI層層下壓;另一方面,為了推動業績提升,壽險公司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增員、增收上。壓力和誘惑之下,如果沒有長效機制並配以規範的內部治理和嚴格的合規文化,很容易使銷售前端行為走形,從而出現違規問題。

  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看來,虛列費用、虛假承保、虛假增員等並不是新出現的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對記者表示,這些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説明保險公司的産品設計和內控制度設計存在套利空間,長險短做、虛假增員都是利用了設計漏洞進行“無風險套利”,而虛列費用是因為內部控制問題。

  “代理退保”産業鏈擾亂市場

  除了險企內部的造假,“代理退保”也成為擾亂保險市場、損害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利益的重災區。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代理退保”已形成通過惡意投訴實現“退保理財”、“退舊換新”、收取高額手續費牟利的一條産業鏈,並正從傳統壽險、健康險等人身保險産品,延伸到車險領域。

  “代理退保”組織及人員模倣直銷模式,通過加盟代理、仲介合作、招收學員等形式,廣泛發展下線代理,並開展所謂的“保單維權説明會”“專業培訓會”,形成線下逐層獲益、線上網課收費的獲利模式。

  在這一過程中,“代理退保”組織通常先阻斷保險公司與客戶聯繫,並嘗試與客戶簽訂所謂的“代理維權協議”,收取高昂定金甚至以身份證件、保單、銀行卡作為抵押,從而捆綁客戶。再教唆客戶通過編造投訴理由、設計圈套、鬧訪等形式,引導被訴人或保險公司其他人員做出不利的陳述,並利用電話錄音、微信截屏、拍照等方法“釣魚”取證。在取證過後,惡意投訴組織隨即向監管部門投訴,對保險公司施壓,進而完成退保。一旦退保成功,惡意投訴組織向客戶收取全額保費20%至60%不等的手續費。

  一位基層保險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保險公司處理每一單投訴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很多時候險企是無精力去分辨的,因此為了安撫消費者,也為了應對監管考核,險企只能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退保。

  而這一退保黑産業鏈還在延伸。中國銀保信此前曾下發《關於疑似新購車輛“集中退保騙傭”欺詐風險的提示函》,其中指出,2020年5月至7月間,多家經營車險業務保險公司在承保“以租代購”公司的新車保險業務中,不同程度遭遇因大量集中退保導致大額佣金損失的疑似保險欺詐行為。此類行為在同業中持續出現,多個案例形態具有較大共性,個別公司佣金損失千萬元以上,疑似已經形成“集中退保騙傭黑産”。

  監管部門也已在嚴厲打擊該類違法行為。廣東、廣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監管部門此前陸續發佈防範“代理退保”騙局的風險提示。銀保監會也曾向人身險公司下發了相關函件,試圖摸底“代理退保”産業鏈,並制定專項治理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代理退保”不法團夥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而參與“代理退保”的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

  法學博士、北京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詹昊指出,在參與“代理退保”過程中,消費者除了面臨失去正常保險保障、資金信用受損、個人資訊洩露等風險外,還可能因編造理由、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資訊等非法行為,構成欺詐,從而面臨較大的法律風險。

  慧擇奇點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瀟表示,退保可能導致消費者再投保時,會因為身體或年齡原因提高保費或不能正常承保。此外,目前保險行業內也在探討構建行業的大數據平臺,對風險客戶進行識別,如果因保險欺詐或惡意退保被記錄,未來很有可能因誠信原因對再次投保産生不利影響。

  監管治亂象高壓不減

  據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6.1%,截至2020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産23.3萬億元。

  張琳表示,從體量上來講,我國已經是保險大國,但從品質上來説,無論是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還是保險市場的業務結構、市場環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保險業種種亂象,監管部門通過罰單和摸底調查持續加大對保險機構監管。據普華永道的統計,2020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保險領域共開出1705張監管處罰罰單,其中,43家壽險公司共收到470張罰單,罰款金額合計5734.5萬元。編制虛假報告、報表、文件、資料;欺騙投保人;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是壽險公司前三大違法違規事由。

  4月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深入開展人身保險市場亂象治理專項工作的通知》開篇直指此次亂象整治的重點:圍繞銷售行為、人員管理、數據真實性、內部控制等方面,對人身保險市場存在的典型問題和重點風險進行一次專項治理。從以上四方面整治內容來看,銷售誤導、虛增人力、財務數據造假等均為人身險市場長期存在之頑疾,並屢次出現在監管內容中。

  馬瀟表示,保險業經營者要改變思維,保險不是賺快錢的生意,而是秉持長期的經營思維,不為短期業績採取激進政策。此外,保險公司應進一步加強內控監督,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實現管理的數字化。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也表示,保險公司要摒棄對保費收入規模的“偶像崇拜”,同時要增強市場參與者的敬畏之心。“看得見”的短期終究不可持續,“看不見的”長期才重要。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