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內生動能持續釋放,實現全年增速目標無憂

2021-04-07 08:32: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蘇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隨著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復蘇有序穩步推進,2020年宏觀經濟指標增速整體呈現“V”型反彈趨勢。儘管全年GDP同比增速僅為2.3%,大幅低於往年水準,但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展望2021年,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將繼續維持反彈趨勢。雖然1-2月受到了冬季疫情的短期衝擊,總需求有所放緩,但從3月的PMI數據來看,無論是生産端還是需求端,經濟內生動能依然在持續釋放。此外,隨著疫苗接種覆蓋面加大,疫情擾動因素將會逐步減小,在去年低基數效應的作用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大幅回升,全年經濟增速達到預期目標無憂。

  從供給端來看,2021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1%,比2019年1-2月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工業産出呈現加快增長狀態。隨著全民疫情防控意識的增強以及疫苗接種的進一步普及,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將逐漸趨弱,工業生産銷售恢復正常,企業收入和利潤加速恢復,工業增加值也將呈現穩中有升、持續增長的狀態。展望2021年,一季度在低基數效應的影響下,工業增加值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速度,之後逐步恢復正常狀態。季度同比增速預計保持在7%左右,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有望實現10%,助力GDP實現全年增速目標。

  從消費方面來看,在新冠疫情和政策引導下,産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線上教育、智慧出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等新型消費需求的釋放推動今年消費持續上漲。同時隨著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餐飲、旅遊、文娛等服務消費也會在今年逐漸恢復到正常水準。此外,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也會持續推動今年消費向好。

  從投資方面來看,在經濟逐步復蘇的大環境下,製造業投資利潤顯著回升,加之碳中和政策目標提上日程,高能耗産業迫切面臨轉型升級、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新能源汽車需求進一步擴大等都會推動今年製造業投資向好;非製造業市場需求增加,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9.0%,比上月上升5.6個百分點,表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房地産投資有望進一步加速。

  從進出口方面來看,2021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復蘇和“出口替代”效應延續的支撐下,出口將保持景氣。隨著疫苗接種加速,發達國家製造業生産有望在下半年回歸正常,我國出口替代效應將相應衰減。3月份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3.6%,高於上月2.0和2.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産和需求擴張步伐有所加快,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加強,將相應彌補出口替代效應的下降,對進出口形成有利支撐。國內疫情或有零星反覆,但出現大規模封鎖的可能性不大,對經濟的影響有限,但海內海外疫情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化的衝擊,是需要關注的風險點,仍將對進出口形成擾動。

  因此,無論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中國經濟的內生動能在持續釋放,未來供需兩端將逐漸實現平衡發展,而且憑藉中國的制度優勢和人民的眾志成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擾動將進一步弱化甚至消失,實現2021年6%的GDP增速目標基本無憂。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