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強大國內市場 擴內需多領域集中發力

2021-03-26 08:2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打造強大國內市場,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建設消費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強大國內市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中央部委和地方層面紛紛部署,從籌辦國際消費展會,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支援政策出臺,再到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以及“兩新一重”投資項目的密集啟動,多個領域集中發力,開局之年擴內需大幕拉開。

  多部門圍繞促消費加緊部署

  在6萬平方米國際展區內,來自69個國別和地區的1165個參展品牌將分佈在時尚生活、珠寶鑽石、高端食品保健品、旅居生活和綜合服務五大專業展區;在2萬平方米的國內展區,全國各地正精心組織本地消費精品和中華老字號參展……

  在24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主辦方公佈了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的最新動態,該展會將於5月7日至10日在海口舉辦。

  這是我國加快落實“十四五”擴內需戰略的一個縮影。“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促進消費,並圍繞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培育城市消費、擴大農村消費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個部門圍繞全面促進消費進行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年會上提出,將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緊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發佈會上表示,將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著力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創新消費平臺。積極支援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政策在加快落地。3月18日,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擴大至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區域)。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包括培育跨境電商業務等新業態,以及更多優化商品服務供給、暢通流通環節、完善消費保障等舉措的落地,更加完整的內需體系將逐步建立,從而推動消費潛力得到更充分釋放,促使消費更好地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擴大有效投資全面提速

  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還要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十四五”規劃綱要共設置20個專欄,提出102項重大工程項目。

  未來五年擴大有效投資的施工圖已經敲定。圍繞加快補短板、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兩新一重”以及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十四五”規劃綱要圈定了多個重點領域。

  “十四五”開局之年,多地重大工程項目投資火熱啟動。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備受關注。

  3月22日,山西省開發區2021年第二次項目集中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産一批“三個一批”活動在各市同步舉行。山西省提出,將加強政策研究和前瞻佈局,結合實際謀劃、招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要按照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招商圖譜,結合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重點引進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好項目。江西省也表示,今年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共推出426個項目,總投資達9386億元。

  新基建也如火如荼。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日前透露,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建設。地方上,天津市近日印發“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22條具體舉措。北京市發文稱,將推動環保産業與工業網際網路等産業融合,加快形成新業態、新動能,拉動綠色新基建。

  擴大有效投資的背後,離不開配套舉措護航。“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健全項目謀劃、儲備、推進機制,加大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投資項目落地見效。

  “政府在卡脖子技術攻關、傳統基建中經濟效益較低的環節中,可以作為投資主導力量,但在資訊數字化建設、民生工程等方面,可以積極挖掘經濟效益增長點,引入社會資本,一方面有助於提高整體投資的效率,另一方面實現收益共用,保證投資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業內指出,堅持擴大內需,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對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過程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能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上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更有韌性的供給格局。他指出,構建新格局需要擴大內需,但是構建新格局並不等於擴大內需。不是不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了,而且恰恰相反是需要深入地、持續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通過計算發現生産型、投資型、出口型産業規模比較大,但是居民消費型産業比較少,從供給上制約了居民消費的擴大,很多消費型産業,現在的供給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所以在供給側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大高技術産業、消費品産業、文化旅遊等産業規模。”楊偉民説。

  何立峰則表示,要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持續擴大優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準,持續增強中國經濟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和合作能力。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