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乍暖還寒 出口企業逆境突圍有待邁過“三道坎”
市場乍暖還寒 出口企業逆境突圍有待邁過“三道坎”
——“蹲點”一線企業看疫情外貿“衝擊波”
國外市場需求減弱,不確定性增加,國際運輸亟待進一步暢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衝擊波”,外貿企業生存狀態究竟如何?有哪些呼籲和期盼?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近期走進多家外貿企業蹲點調查。
外貿企業生産經營逐漸恢復 交易回暖
雖然企業受疫情影響前期出口態勢出現下滑,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企業扭轉外貿形勢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5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降幅和前4個月持平。出口6.2萬億元,下降4.7%;進口5.34萬億元,下降5.2%;貿易順差8598.1億元,減少1.2%。
面對嚴峻的形勢,記者在機電、醫藥、設備等行業龍頭外貿企業走訪了解到,雖然企業受疫情影響前期出口態勢出現下滑,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企業扭轉外貿形勢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作為在中國深耕近30年的老牌外資企業——施耐德電氣正在加速達産追産,在其所屬工廠施耐德(北京)中低壓電器有限公司1.3萬平方米的生産車間裏,上千台機器高速運轉著,現場繁忙而有序。這裡每年生産近千萬台中低壓配電設備,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包括歐洲、亞太、印度等地。
“工廠在3月底基本實現了100%復工復産,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前期銷售出現較大下滑,但是自3月開始,工廠銷售已經實現正增長,負面影響正在消散。”施耐德(北京)中低壓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尚説,“如果單看3月份到5月份銷售業績,結果比去年同期還要好,所以有理由相信公司今年的銷售肯定還會有增長,我們並不擔心。”
情況類似的還有螢幕生産企業冠捷科技集團。該公司生産的液晶螢幕産銷量長期佔據全球市場第一位,市佔率達38%,液晶電視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
在疫情發生之後,該公司調整生産策略,將部分産能轉移到北京公司,預計在二季度産能全面恢復後,産值將同比增長約40%。“下階段,我們將通過産品結構調整,提升高端産品比重,在顯示技術方面融入更多新興網際網路元素及超高清技術的應用,並持續開拓亞太等新興國家市場。”冠捷顯示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光發説。
疫情之下,醫療産品研發企業的經營情況備受關注。主要從事藥物研發的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藥物研發前端領域的國際龍頭企業,産值長期穩居全球前三的位置,其業務的85%來自海外市場。3月初,公司各項生産經營活動已全面恢復。
用康龍化成公司首席財務官李承宗的話來説,目前北京園區內約有4500人左右,幾乎都處於滿産狀態,現在研發任務很重,沒有一間實驗室是空著的,甚至還要去外邊租房做實驗室。“雖然疫情拖慢了部分課題研發進度,但是一季度公司營收增長超過20%,我們計劃進一步招聘人員,滿足業務增長的需求。”他説,當下屬地政府採取果斷、及時和有效的措施抗擊疫情,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切實幫助企業降低疫情對經營的衝擊。
作為來自日本的氣動元件的生産商,SMC(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內地擁有7個工廠、多個物流中心及全球四大氣動技術研發中心之一的中國技術中心。為確保國外訂單出口,該公司在防控機制到位的前提下自2月初起就已復工。
“目前研發生産基地已經全部恢復。”公司有關負責人馬清海説,4月份,公司的員工復工率、産能恢復率均達到100%。
三大風險制約出口潛力 企業經營挑戰仍存
儘管國內疫情防控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受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外貿形勢仍然面臨重重壓力。根據世界貿易組織4月發佈的預測,疫情發展將可能導致全球商品貿易在2020年跌落13%到32%,貿易下降幅度可能會超過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貿易下滑。
多位受訪專家和企業代表也開始擔憂,儘管國內復工復産有序展開,但境外疫情的態勢仍不明朗,海外市場需求減弱,國際運輸通道不暢,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或持續影響外貿企業的經營發展。
——海外需求風險增大,外貿訂單需求短缺。記者了解到,隨著美國等地疫情蔓延,國外生産降速導致市場需求持續減弱,新訂單減少,令外貿企業面臨巨大的需求壓力。“2019年我們在出口方面獲得同比增長,是基於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産生的應激性備貨。”吳光發説,疫情之下,公司預估全球螢幕市場將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應激備貨需求將會趨弱。
李承宗説:“海外疫情還在發展之中,部分與公司合作的外國醫學實驗室處在停擺或者半停擺狀態,導致臨床試驗無法正常開展,令研發需求減弱,可能會傳導到公司未來的業務訂單上,這種影響可能會在今年的四季度或明年顯現。”
宏觀數據亦能顯示訂單需求的銳減。5月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的分項數據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35.3%,環比上升1.8個百分點,但仍處低位運作。而根據PMI調查,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比重為54.6%,仍處於較高水準,市場需求恢復相對較慢,大多數出口導向行業面臨訂單短缺的困境。
——供應鏈存風險,上下游産業恢復還需時日。部分受訪企業表示,目前企業産品的一些核心關鍵配件仍需要依賴進口,隨著海外部分供貨工廠減産甚至出現停工現象,各類産品供應鏈處在緊張狀態,存在供貨不足的可能性,後續出貨計劃不確定性增大。
“疫情對於整體經濟帶來的衝擊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商業需求和整體的供應鏈體系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GE中國的相關負責人説,公司與客戶、供應商等正保持密切溝通。
一家外貿型醫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現在藥物生産研發所需的生物製劑主要依賴海外進口,因為海外供應鏈持續緊張,正在面臨斷供風險。”
——運輸通道不暢,加劇物流風險。一家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受到國外疫情影響以及航運班次減少等原因,境外專家無法及時趕回國內從事技術攻關、業務指導工作,公司預計的生産線擴産增産受阻。“隨著研發、增産等工作持續,目前運營出現的技術問題,只能通過線上解決或不得不暫時擱置。”該負責人説。
記者了解到,個別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也因疫情影響仍在海外。一家企業的公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受海外疫情影響,公司外籍董事長在海外回國不便,一些需要法人代表履行職責的手簽文件遲遲無法簽字,現在只能依靠遠端線上辦公來完成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管理經營。
還有一些受訪企業負責人反映,由於國際物流運輸的空運、海運班次的減少,造成貨物週期變長和運費上漲。企業生産經營所需的進口設備、零部件及原材料、出口産品産生了較高的運輸、滯留費用和時間成本,企業負擔有所加大。“現在航路並沒有達到百分百通暢,空運能力不足導致單件運費上漲很快,粗略計算空運的單件運費已經漲了四倍,壓力確實不小。”華北某地一家機電設備類外貿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全方位政策精耕細作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未來將從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産業鏈供應鏈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幫助、支援。
面對下一階段中國外貿發展走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我們也在密切監測和研判,目前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同時,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現在我國各類外貿主體超過30萬家,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面對疫情的衝擊,這些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一些企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有一些需要政府的幫助。”在今年兩會上,商務部部長鍾山説,從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産業鏈供應鏈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幫助、支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穩外貿”舉措包括,圍繞支援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援出口産品轉內銷。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推進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通過加大對經濟的改革和支援力度,能更好激發經濟發展紅利,中國企業依靠穩固的市場潛力來抵禦外部風險挑戰。
記者觀察到,為應對外貿壓力,各地政府乃至平臺型企業頻頻出手,打開穩外貿的工具箱。
面對企業需求壓力,北京市商務局出臺關於外貿領域防疫情穩運作若干措施,如鼓勵企業通過境外主流電商平臺和搜索類網站等推廣方式開展“雲行銷”活動等,全面促進外貿穩定運作。
為保障供應鏈穩定,上海市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援外貿企業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從稅收、金融、海關等方面提出了11條支援舉措,優化重點防控物資進口採購機制、支援企業妥善安排復工運營、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援、優化通關監管服務等。
為了進一步暢通境內外運輸情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海關部門合作,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海關”建設,雲操作推動復工復産。通過事前電話諮詢、事中無紙化申報及材料提交、事後單一窗口實時反饋辦理情況、自助列印徵免稅證明等。
阿里巴巴在3月推出淘寶特價版,期望打造為外貿工廠轉型內銷的特色平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表示,對中小外貿企業來説,電商平臺可以提供更精準、更優質的服務,配合政府扶持外貿企業更好地轉型突圍。
一些受訪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建議,為了進一步穩外貿,應進一步夯實外貿的支援舉措,減輕外貿企業壓力,有序應對外貿負面形勢的影響。
——發揮外貿創新支援方式,進一步刺激內需。龐超然表示,通過短期政策手段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援力度,要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和外綜服等外貿創新方式的優勢,支援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援適銷對路的出口産品開拓國內市場,鼓勵電商平臺、大型商業企業等開展外貿産品內銷活動。
——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一些受訪專家建議,在合規前提下,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銀行信貸利息延期、利息補貼等方式,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針對疫情造成合同履約的不可抗力,儘快組織企業與行業協會、保險公司、法律服務機構等進行探討,降低合同違約的風險。
——加大出口獎勵,提供産值補貼。一些受訪的企業代表表示,針對全球貿易新趨勢,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出口獎勵力度,增強企業應對全球不確定的市場環境能力;同時,確定産值補貼政策,降低企業因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高企造成的經營壓力。
——有序恢復跨境流動,暢通物流通道。一些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疫情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可以針對低風險國家和地區進行篩查,有序推動跨境人員流動恢復以及復工生産經營,對於企業生産經營、抗疫所需的進出口零部件和整裝産品採取階段性的優惠措施等。(記者 郭宇靖 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