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中國經濟需先“求活”後“求穩”

2020-04-03 10: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中國經濟需先“求活”後“求穩”

  本報見習記者 汪世軍

  貨幣政策主要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財政政策則主要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

  對於今年以來國內的經濟運作節奏,崑崙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認為,“一季度靠貨幣,二季度看財政,三季度見效果”。同時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先“求活”,後“求穩”。

  張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對中國經濟來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證企業享有足夠的現金流,幫助企業“挺過”疫情。而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基於如下權威數據。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環比下降27.38%。其中,民間固定資産投資18938億元,同比下降26.4%。1月份-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環比下降26.63%。分三大門類看,1月份-2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5%,製造業下降1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下降7.1%。

  與此同時,1月份-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3.7%)。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48476億元,下降18.9%。1月份-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4億元,同比下降32.9%;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8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産成品存貨42486.2億元,同比增長8.7%。

  張瑋表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出臺了一系列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舉措。3月13日,央行宣佈降準,釋放5500億元流動性,主要是為了增加銀行支援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援實體經濟。此次降準進一步驗證了“一季度靠貨幣”填補企業流動性危機的判斷。

  此外,前不久公佈的2月份社融數據,政府債券低於預期,也意味著,一季度還不到財政發力“穩經濟”的時候。大力發行政府債,填補財政收入,進而通過財政支出填補經濟缺口,是要在二季度全面復工後再做的事。(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