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供給側看山東百姓餐桌保障

2020-02-25 09:0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疫情還在持續,防疫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老百姓餐桌是否有保障?記者走訪山東省主要食品生産企業、蔬菜物流集散地、農業大縣發現,目前,保障民生供應的食品企業全面開工,米麵油肉蛋菜等貨源豐富,可保證市場供應,預計後期民生商品價格將平穩運作。

  米麵油不愁:主要企業提前復工

  走進已全面復工的益海嘉裏(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眼前有序而忙碌。在企業大門門衛處,戴著口罩的員工們排隊登記、測量體溫,車輛進行消毒,一系列嚴格程式後,人、車、貨物方可入內,而外來無關者,謝絕入內。目前,廠區到崗360余人,為了避免人員更加密集地聚集,還有一部分人在家辦公。

  採訪時,企業負責人郭經田正在企業生産車間巡查,眼前3條麵粉生産線已開足馬力生産,每天有約1400噸麵粉産出,經過下游加工銷售,最終在商超、糧油商店與民眾見面。成品倉裏,剛從生産線下檢驗合格的麵粉並排碼放,倉庫門前運輸車正準備裝貨出發。春節後至今,共向市場發運麵粉約2.2萬噸,食用油脂5500噸。

  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2月3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狠抓保障生活必需品生産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業復工,開足馬力、擴大生産。

  濟寧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説,糧油企業産品關係到日常民生,保障市場供應責任重大。在濟寧,已有約123家食品生産企業陸續復産復工,為民眾供給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掛麵、糕點、速食麵等生活必需品。

  消毒、防護、體溫檢測,這些非常時期的防疫舉措已經成為山東已開工糧油企業的日常操作。

  “為了做好保證開工安全,我們所有人員提前到崗到位對車間設備及地面、化驗室、公共衛生區域進行消毒,集中統一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做好生産加工前各項準備防疫工作。”山東魯糧集團軍糧儲備庫主任丁進介紹,近期復工後,他們要求所有從業人員均配戴口罩上崗,保障作業環境可控、人員健康安全。

  郭經田大年初四就從濟南回到濟寧市兗州區,開始為復工做各項準備。“復工前一天,我們在多次部署復工防疫工作重點的基礎上,又給公司中高層開了一次會,與消殺、物資、運營、物流等工作的負責人再次碰頭,讓大家對安全生産和防範疫情既高度重視,又充滿信心。”郭經田介紹,企業復工後,每天在廠區及辦公廠所消毒,廠區每天4次消毒,部分特殊區域增加2次,車間1個班次1次;飲食供應方面,食堂統一配餐,職工在各自的工位就餐,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廠裏還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每天到車間、工位進行巡查。

  “不僅要保民生供給,還要穩定物價,我們集團向經銷商要求防疫期間産品不能漲價,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益海嘉裏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朱翠玲説。

  蔬菜已上路:綠色通道解運輸難

  2月上旬,山東就已要求,科學應對“菜籃子”産品出不了村、進不了城的問題,確保重點地區有效供給。針對有市民反映綠葉菜難買的問題,記者來到了濟南的“菜籃子”——山東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

  與時下濟南大多數市場的冷清對比鮮明,匡山市場可謂車水馬龍——進出市場的車輛排成了長隊,門口工作人員正在對車輛進行消毒,檢查進場人員的口罩佩戴情況,並測量其體溫,“一旦發現發熱者,我們會馬上勸離,確保市場安全。”匡山市場蔬菜分公司副總經理王長勇告訴記者。

  上述防疫舉措得到了商戶的認可,市場內的每個交易大棚幾無空閒攤位,前來採購蔬菜的客商絡繹不絕。據市場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市場商戶到位率近90%,供應了濟南市場約7成的新鮮蔬菜。

  據統計,山東16市蔬菜在田面積約319.2萬畝,主要時令蔬菜品種為番茄、黃瓜、辣椒、綠葉菜和食用菌,日産能約5至6萬噸,上市量約4萬噸;匡山市場的一位商戶也表示,今年他們合作社菌菇的産量略高於去年,“供稍大於求。”

  産能無憂,但蔬菜産得出,還得運得出,不能爛在地裏。在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市壽光,政府專門開闢蔬菜運輸綠色通道,蔬菜專業合作社全力配合,以發揮好綠色通道的運輸保障作用。目前,濰坊市壽光15個鎮街區共製作指示牌782塊,懸挂“蔬菜運銷綠色通道”橫幅2705副。當地政府對防控疫情、運輸生資的外出車輛發放通行證,各蔬菜專業合作社(市場)負責人向聯繫的客商提供購菜“路線圖”,確保購菜客商進得來、出得去、運得順。

  濰坊市壽光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濰坊市壽光13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拓寬銷售渠道,通過減免服務費、平價購進銷出,聯繫連鎖超市等,爭取到多地客戶到本地蔬菜基地商超直採、增大購菜量等。從2月2日起,蔬菜價格回升、銷量大幅增加。截至目前,每天蔬菜日産量3000噸、向全國供應地産蔬菜2700余噸,基本實現了蔬菜日産日銷。

  肉食供應恢復:生産與防疫並重

  在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山東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肉雞宰殺生産線正在加班加點生産中,現在生産線每天的屠宰量達到15萬隻,較往常的産量下降了30%。

  “按照正常生産的話,我們今年計劃屠宰1億隻。目前復工,一方面是基於市場需求,保證市民的‘菜籃子’;另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近千家養殖戶的利益,保證養殖戶飼養的肉雞能夠及時出欄。”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肉雞事業部總經理彭煥義介紹説。

  肉食是百姓餐桌必備,但屠宰過程又面臨人員密集和畜禽消毒等問題。諸城外貿公司負責人説,為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肉類食品的穩定供應,他們確定了“穩生産、保供應”的目標,並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切實的應急預案。在保證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開足馬力,擴大生産,有效滿足物資需求,助力物價平穩運作。

  不過,疫情致使這家企業部分員工滯留未歸,僅肉雞宰殺生産線的人力缺口就達到300多人。企業積極動員後勤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主動到一線支援生産,全力復工。

  山東德州市平原縣是生豬養殖大縣,這裡的豬肉加工企業也已經忙活起來。平原縣翔皓食品廠經理張利國每天日程表第一件事就是去村鎮收購生豬,不能去有疫情發生的縣市區,只能聯繫本縣和周邊養殖戶,還要提前了解村莊道路情況。一大早出發,上午收豬,下午4點宰殺,晚上10點出廠,第二天一早擺上各大商超。作為平原縣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平原縣翔皓食品廠在縣農業農村局的幫扶下,從正月初六就已開始努力恢復生産。

  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劉保華介紹,定點屠宰企業基本是一個縣一家,平原縣是生豬調出大縣,在適養區有多家中小型養殖場。新希望六和、溫氏、牧原等大企業也在平原縣有合作項目,但這些企業的銷售一般不在本地。在當前情況下要保證供應,生豬來源不穩定是需要破解的難題。

  除了破解生豬來源問題,提升檢驗防疫水準也成為張利國的重點工作。為幫助企業儘快恢復生産,平原縣農業農村局目前在翔皓食品廠派駐4名獸醫,並幫助完善增加了進出廠消毒設施、體溫檢測設備,以及職工口罩、隔離服等防護裝備。從1月30日到現在,日均宰殺生豬200頭,可基本滿足本縣各大商超需求。

  隨著山東部分食品企業陸續復工,民眾生活所需得到保障。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軍説,公司旗下的生豬養殖屠宰車間、蔬菜基地、麥便利商超目前正常運營;麵粉、麵條生産車間正在全力生産;15家快餐店暫時轉型為便利超市,保障米麵糧油肉菜供應。“目前,我們不僅滿足了本市市民的需求,也確保了省內外其他合作超市貨源充足,上海、北京很多超市自派車輛前來公司採購貨物。”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介紹,目前,山東省米麵油肉蛋菜等貨源豐富,可保證市場供應,商超購銷銜接有序,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場運作平穩,交易秩序良好,預計後期民生商品價格將平穩運作。(記者 王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