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央企如何共生共贏?

2019-04-24 15:51:00
來源:國資小新公眾號
字號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

  2013年至2018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

  中央企業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努力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尤其是近兩年來,在中央企業的積極參與下,一批交通、能源、水資源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得到推動實施。

  中央企業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舉措,小新總結了8句話——

  産業園區:搭建共同發展平臺

  國家名片:引領行業國際標準

  油氣合作:增加經濟成長動能

  風光水火:賦能合作夥伴共贏

  橋梁道路:推動設施互聯互通

  機場港口:構建國際流通樞紐

  城市建設:打造美好生活地標

  民生服務:踐行央企社會責任

  “一帶一路”是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國際合作經濟平臺。中央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為世界各國企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平臺。

  一個典型案例是中白工業園

  由招商局集團和國機集團兩大央企主導開發運營,是目前中國在海外開發面積最大、合作層次最高的經貿合作區,在中國和白俄羅斯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成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園區總規劃面積112.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2月,入園企業總數已達43家,協議投資總額近11億美元。

  招商局集團規劃建設了吉布地自貿區

  複製國內“前港-中區-後城”的PPC綜合開發模式,在吉布地開發建設港口(DMP碼頭)、園區(吉布地國際自貿區)和城市(老港區商業化改造),為中國産品、産業、服務“走出去”搭建平臺,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援和服務。目前已有40家中外企業入駐園區,另外還有20多家企業正在自貿區進行公司註冊。

  中國的核電和特高壓,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名片”。5年來,這張清潔、高能、靚麗的名片已經派發到了世界各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送去源源不斷的能量。

  英國核電項目

  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所有協議,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這是我國在英國和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我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核電項目,被習近平主席評價為開啟中英“黃金時代”的旗艦項目,將實現我國自主核電技術向西方發達國家出口的突破。

  華龍一號,同時還落戶在巴基斯坦

  中核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電項目正在建造兩台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堆型核電機組。品質是核電站的生命,截止到2018年9月底,建安施工品質控制點見證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8%,遠高於90%的既定目標。

  在特高壓和電網建設方面

  國家電網積極推進跨國聯網、互聯互通,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10條跨國輸電線路,累計交易電量超過270億千瓦時;大力投資運營境外基礎設施,先後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義大利、希臘和香港等7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投資運營骨幹能源網公司,境外投資額達到210億美元,管理境外資産總額超過655億美元。

  目前,國家電網建成了巴西美麗山水電±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項目、埃及EETC500千伏國家主幹網升級輸電工程、衣索比亞GDHA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衣索比亞-肯亞±500千伏直流聯網項目等重大電網工程。

  更重要的是,我們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交直流、智慧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掌控了標準主導權,未來,世界上更多國家和人民將用上原汁原味的中國特高壓!

  油氣合作,增加經濟成長動能

  油氣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中央企業對外開展油氣合作,對於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能源資源優化、為中國經濟提供充足動力、促進各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俄羅斯

  亞馬爾項目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中國石油參與共同合作開發。該項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氣工程,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上的一顆能源明珠”。2018年7月19日, 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開啟了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LNG的新篇章,為中國的清潔能源供應帶來了新氣源。

  中國+東南亞

  中緬原油管道由中國石油參與出資建設,項目運營期30年,設計年輸量為2200萬噸。2017年4月10日,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運作,由雲南瑞麗進入中國。

  中國+中東

  中國石化是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在中東,中國石化與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合資成立了延布中國石化阿美煉油有限公司,是日加工沙特重質原油40萬桶的燃料型煉油廠,也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2016年1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了項目投産啟動儀式。2018年,該項目向沙特政府上繳稅金(所得稅、預提稅等)總額近5700萬美元。目前,合資公司有1100多名沙特員工,佔員工總數的86%,是當地企業中沙特籍員工佔比最高的企業之一。

  中國石化參與承建的科威特阿祖爾新建煉廠項目,提升了科威特的煉油能力,減輕了當地的環境壓力,促進了當地的就業,帶動了科威特當地製造業的發展。建成後將成為中東最大的煉油廠。

  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充足的能源供應。中國企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水電、火電、風電項目,為“一帶一路”賦能助力!

  在越南

  南方電網建成的永新燃煤電廠一期BOT項目共計發電13.58億度,每年約8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將有效緩解越南南部電力緊缺的局面。

  在寮國

  南方電網的南塔河1號水電站項目,發電量預計7.21億千瓦時,可讓200多萬人用上綠色電能。除了為當地供電外,水電站還能向泰國北部、緬老邊境地區提供電力,實現寮國電能外送。

  在巴基斯坦

  中國能建打造了巴鐵最大的水電工程項目——尼魯姆·傑盧姆水電工程,被譽為巴鐵的“三峽工程”,能解決巴基斯坦全國15%人口的用電緊缺問題。

  國家電投、中國能建通力打造的巴基斯坦中電胡布2台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每年可以提供電力90億千瓦時,滿足400萬巴基斯坦家庭的用電需求,並創造出近1萬個就業崗位。

  在孟加拉國

  通用技術集團的古拉紹365MW聯合迴圈燃機電站項目可以滿足18萬戶居民用電需求,極大緩解了孟加拉首都達卡地區用電緊張。

  在俄羅斯

  中國華電的捷寧斯卡婭燃氣-蒸汽聯合迴圈供熱項目裝機容量佔俄羅斯雅羅斯拉伕爾州有效裝機容量的31%。彌補了雅羅斯拉伕爾州68%的電力缺口。

  在阿根廷

  中國電建正在海拔4019m建設胡胡伊高查瑞光伏項目,讓阿根廷的高原上開出“太陽花”。

  在非洲大陸

  中國電建的尚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是尚比亞40年來投資開發的第一個大型水電站項目,可提高尚比亞現有電力的38%;辛巴威旺吉燃煤電站項目將極大緩解辛巴威缺電現狀,有效填補辛巴威電力供需缺口並將改善當地民生。

  在歐洲

  中廣核收購的瑞典北極(North Pole)風電項目是歐洲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可以滿足4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萬噸。

  中國的水電、火電、風電、光伏遍佈世界各地,讓“中國基建”成為各國廣受歡迎的“動力之源”。

  道路橋梁:推動設施互聯互通

  “道路通,百業興”,交通設施的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交通運輸肩負“開路先鋒”重任,發揮先行引領作用。中央企業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交通網路,推動設施互聯互通邁上新臺階。

  中國的道路橋梁,多的是“第一”和“紀錄”。

  俄羅斯的莫斯科地鐵——中國首次在歐洲修建地鐵

  中國企業首次在該領域進入歐洲市場,並帶動中國設備、中國技術、中國設計和中國標準全産業鏈成功闖入歐洲,被譽為“中俄友誼新地標”。中國鐵建創造了“12小時掘進21米,單日最高35米”的俄羅斯國家最快速度。

  衣索比亞/吉布地·亞吉鐵路——中國第一條全産業鏈“走出去”的鐵路

  亞吉鐵路全長約760公里,是中國海外第一個集“投融資、設計、施工、主要裝備材料、監理、機車、運營”為一體的全産業鏈、全流程“中國化”的跨國電氣化鐵路項目。建成通車後,已成為衣索比亞乃至東非腹地物資出口、交通運輸的主要通道,極大改善衣索比亞、吉布地兩國的交通基礎設施現狀和物流貿易效率,並輻射周邊國家和非洲內陸地區,被非洲媒體譽為“非洲經濟發展新引擎”。

  安哥拉 ·本格拉鐵路——中國企業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長鐵路

  鐵路橫貫安哥拉全境,全長1344公里,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是中國企業本世紀在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長的鐵路。本格拉鐵路將與安讚鐵路、坦讚鐵路及周邊國家鐵路網接軌,實現南部非洲鐵路的互聯互通,形成大西洋直通印度洋的國際鐵路大通道。

  土耳其 ·安伊高鐵——中國在海外第一條建成的高鐵

  安伊高鐵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拿下的第一單高鐵。中國企業與國際同行首次同臺競技,成功拿到進入歐洲高鐵建設市場的通行證,擁有了參與國際高鐵市場競爭的實力。

  蒙內鐵路——肯亞“旗艦工程”

  中國交建所屬中國路橋承建的肯亞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公里,係東非鐵路網起始段,是肯亞實現2030年國家發展願景的“旗艦工程”。蒙內鐵路不僅使用了中國中車三種車型共計56台內燃機車,還在中國中車的幫助下,建立了運營系統,培養了技術人才。

  巴基斯坦白沙瓦-拉合爾高速公路——巴鐵南北大動脈

  這是“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是連接巴國南北的經濟大動脈和國防要道,線路全長392公里,全線共有5座超200米的大橋。建成後將極大改善巴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地區交通狀況,有力促進巴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為中巴互聯互通發揮積極作用。

  中馬友誼大橋——馬爾地夫第一座現代化的橋梁

  中國交建承建的援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是這個由1200多個小珊瑚島嶼組成的國家的第一座跨海大橋。總長2公里,連接馬累島和機場島,主橋全長760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位於大馬累核心經濟圈。馬爾地夫島嶼間的交通完全依靠船舶和水上飛機,出行往來極為不便,擁有一座跨海大橋是馬爾地夫人民多年以來的夢想。

  莫三比克馬普託大橋——非洲主跨最長懸索橋

  中國交建承建的莫三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是目前非洲主跨最長的懸索橋,大橋總長約3公里,主跨680米,為莫三比克南部地區乃至整個南部非洲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併為當地創造了3788個就業崗位,培養各類技術工人5000余人。

  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修建了大量的機場、港口,讓“遠渡重洋”變得如此簡單,為國際間的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航空工業承建的安哥拉羅安達新國際機場

  將助力安哥拉成為西南部非洲航空樞紐,成為非洲連接亞洲、歐洲及美洲的橋頭堡。

  航空工業援建的莫三比克賽賽機場

  年旅客吞吐量22萬人次,不僅將惠及地方民眾,還將完善區域航空基礎設施網路,成為東南非機場建設典範。

  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

  是招商局的海外母港,在遠東到歐洲航線上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上擁有關鍵戰略位置。招商局于2009年投資該碼頭,碼頭岸線長1200米,年設計吞吐能力為240萬標箱。目前碼頭每年利潤超過5000萬美元。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央企業的海外基建力量深入合作國家,在所在國的城市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我們將在“一帶一路”沿線見到一系列由央企參與建設的城市新地標。

  埃及新首都,就是我們參與建設的

  中國建築參建的埃及新首都項目是埃及政府目前正在實施的頭號重點工程,新首都建成後將成為埃及新的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其中,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標誌塔塔冠最高點達385.8米,為“非洲第一高樓”。

  卡達世界盃的主體育場,也將是“中國造”

  2015年,中國鐵建成功中標2022年卡達世界盃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項目。盧賽爾體育場將成為2022年國際足聯舉行卡達世界盃比賽的場地之一,並且將作為開幕式、決賽、閉幕式的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項目的成功中標,進一步擴大了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市場的影響力,提高了中國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誰説世界盃,沒有中國隊?

  服務民生:踐行央企社會責任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和民意保障,而改善民生則是做好民心相通的關鍵。中央企業立足於社會責任,實施了很多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民以食為天

  國投在在衣索比亞,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和中國設備先後建成了肯色、OMO2和OMO3三個現代化大型糖廠,極大地解決了當地食糖短缺的民生問題。

  國投孟加拉國承建的沙迦拉化肥廠項目

  是孟加拉國最先進的現代化大型化肥廠,項目建成後極大促進了孟加拉國工農業發展和民生改善。2016年10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孟期間,與哈西娜總理共同為項目揭牌,併發表題為《讓中孟合作收穫金色果實》的署名文章,盛讚該項目對中孟友誼作出的突出貢獻。

  中國中鐵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黎巴嫩首都160萬民眾喝上了自來水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幾乎家家戶戶的樓頂都裝著多個大水箱,居民用它們來儲存日常用水。水箱裏的水由專門的送水車收費送到府,但這種水只供日常洗漱使用,飲用水還需額外花錢購買,一箱水的價格高達25000-50000黎巴嫩鎊(約合104-209元人民幣),用水多的時候每兩到三天就要買一次,每個月用水的花費要佔到普通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為此,中國中鐵自主設計研發了世界最小直徑岩石隧道掘進機,並順利完成了約22公里的大貝魯特引水工程隧道部分。宣告了黎巴嫩貝魯特居民正式告別桶裝水。

  小新説

  5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影響力日益擴大。

  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通過貿易往來、要素流動和人才交流,有力地推動了全球化進程,也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未來,中央企業將更加深入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不斷深化沿線國家在裝備、技術、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丨張灝然

  執行主編丨金冬偉

  主行主編丨閆冬永

  內容來源丨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