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女性消費者購買力顯著上升 “她經濟”:擁有説不的權利

2019-04-02 09: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女性消費能力與地位直接相關

  “她經濟”:擁有説“不”的權利

  “她”是誰?

  “她”是市場概念中的女性消費者。人們早在2007年就意識到了她們在經濟中佔據的重要地位。這一年,教育部公佈了171個漢語新詞,“她經濟”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多個研究顯示,這個群體的購買力顯著上升,再次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有售房平臺調研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12個城市的二手交易數據之後發現,單身女性購房者比例逐年增加。2018年,女性購房者比例整體達到近7年來的最高值46.7%,即將追平男性。

  波士頓諮詢于2018年發佈的《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顯示,新一代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有71%是女性。

  今年20歲的華妮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喜歡買包,熱愛旅行,鍾愛貴婦護膚品。最貴的包超過4萬元,和她去歐洲自由行一趟的花費相近。

  華妮安上學早,同齡人還在讀大學,她已經名校畢業進入職場。現在,她每個月大概花七八千元。儘管消費不低,但她自信不是會被消費裹挾的人。

  事實上,女性就業不僅給自己“買買買”提供支撐,也對其他産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一項波士頓諮詢對世界上三分之一國家進行的分析中發現,決定一個國家電商規模的八大變數中排名第二的,就是職業女性的數量。職業女性數量增加會導致對便利性需求的增加,並加強了網購的價值主張。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河南省婦聯主席郜秀菊代表在談到促消費、擴內需時也強調,女性消費者在消費升級、拉動內需的過程中將成為一支重要力量。“女性消費者平均網購總花費從2013年的3830元增加到2017年的13254元。2017年‘她經濟’市場規模達到了3.6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12%,預計今年將達到4.5萬億元。”

  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賺錢能力和消費能力不僅能讓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更能讓自己獲得應有的尊重。

  施鴻彬今年讀大三。最近,她剛在長沙租了一間50平方米的房子,交了12000元的租金。這些錢都是她自己攢下的。事實上,施鴻彬家庭條件不錯。比她大12歲的哥哥工作多年,有了一定的積蓄。這讓從小就被教育“錢決定言語的分量”的她,早早就通過不同的兼職,試著養活自己。

  在她看來,化粧品、包、衣服是必要的消費,也佔據了她日常支出的大部分;作為一個饕客,她的飲食也不能將就;她喜歡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但接受不了窮遊,“旅遊就是放鬆,放鬆就是要自己舒服”。

  而對於平日裏和朋友的一些娛樂,比如看電影、泡吧、唱K等,她認為是不必要的支出,能省就省。她平時去做兼職也會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哪怕起得再晚,地鐵再擠也不會打車去”。

  這樣的消費觀念讓她和家人産生過分歧。父母節約慣了,覺得她花錢大手大腳。而接觸到職場中經濟獨立的女性後,她覺得,能花錢沒什麼錯,只要是自己賺的,開心就好。

  “剛上大一時向媽媽要生活費,媽媽説‘你現在用的,以後都要還’。”施鴻彬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印象中,父母沒有和哥哥説過類似的話。這讓她更加意識到女性消費能力與地位的直接關係。施鴻彬計劃,畢業後就從家裏徹底搬出去。她也正在自己攢錢買房買車,不要家裏一分錢。

  由中國婦女雜誌社等開展的《2017年中國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費狀況調查年度報告》顯示,97.6%的被調查女性及家庭有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同時,女性出遊度假常態化,89.4%的女性外出旅遊,旅遊度假首次成為女性個人最大開支之一,平均支出約為19500元;女性個人最大開支是旅遊度假,首次和連續12次調查位居第一的服裝服飾並列第一。

  胡航敏是一位愛旅行的70後媽媽。只要孩子和家人有假期,她就會安排出行。有條件的話,在不同的地方待個十天半個月,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文化。這是她鍾愛的精神消費。

  這樣的消費觀念和上一代人有過不少分歧。從參加工作以來,長輩就常常覺得她是在亂花錢。這讓她早早地感受到金錢的重要性。

  胡航敏注意到了女性購買力上升的有關消息。她認為,女性獨立消費能力的上升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她身邊的女性朋友往往在買房上起決策作用,出大頭甚至付全部首付也十分常見。她説,由於她陪伴孩子時間更多,在孩子教育培訓、買玩具等方面也承擔了更多的支出。這對於她們來説,是平常的事。

  胡航敏很少購買奢侈品,也對豪車沒有興趣。她直言,女性消費者有時候容易衝動消費,在能力範圍內就買,買了之後常常後悔。

  但她對被認為“能花錢”的行為也表達了理解。“我覺得能花錢也無可厚非,因為能賺才能花,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追求極致、享受生活是值得的。”“有時候錢只是一方面。精神方面的消費,説玄乎點,是有説‘不’的權利。”胡航敏説。

  華妮安聽過女性應該被人照顧的理論,這也是女性被同“買買買”等劃上等號的褒義説法。但伸手找男朋友、老公要錢,並非她認為最好的生活方式。

  “誰都有需要照顧的時候,不分性別,但是需要被照顧的時候畢竟是短期,我不想因為這一點點的便利犧牲長久的快樂。自由,安全,舒適,三者最多選其二。”華妮安説。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李晨赫 實習生 邢洪偉 章舟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