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鰲風雲會]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多場分論壇召開 解答熱點問題

2019-03-28 16:25: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博鰲3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3月26日到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昨天(26日),多場分論壇召開。今年年初,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減弱,不確定性在增加。很多人問:中國與世界經濟該怎麼走?世界經濟需要什麼樣的動能?下一輪技術革命的爆發點在哪?世界貿易投資規則需要做出哪些改變?中國之聲特別節目《博鰲風雲會》,央廣前方記者們將帶您走進博鰲,解答這些問題。

  哲學家説“不確定性是生活的常態”,但是人們不喜歡不確定性,特別是講到經濟增長的時候,大家都希望確定、可預測和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這場分論壇上,大家自然要問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為什麼要下調?張濤解釋:“一個是眾所週知,我們正面臨著貿易政策帶來的緊張局勢。第二個不確定性,就是我們有可能會面臨一種金融上的收緊。”

  而提到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看到了曙光。張宇燕表示:“目前來看,中美經貿關係在談判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的。中美達成協定不僅對中國對美國,對整個世界都是積極的。”

  怎樣應對不確定性?張濤的一句話得到嘉賓的廣泛認同:必須要做正確的事情,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正確的事情就是支援包容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日本銀行董事局委員鈴木人司表示:“我們需要有全球性的溝通和機制。”

  那麼,合作應該怎麼展開?在這場《70年與40年的記憶:走進新時代的中國》論壇裏,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在這裡。過去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成就舉世矚目。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新成就與新挑戰並存。未來的中國同世界應當如何互動?中國入世的功臣、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認為,與世界互動,中國堅持做好三件事情。龍永圖表示:“第一件事情,我們要堅持推動經濟全球化,也相信經濟全球化不會逆轉。第二條,作為一個大國,中國要帶頭,要使經濟全球化能夠進行下去,中國必須進一步開放。第三條,中國要堅定相信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蒸汽、電力到網際網路,過去數百年,世界經濟的拉動因素不斷變化,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哪?是資訊技術、雲計算還是人工智慧?這些已經出現的新事物又暴露出哪些問題?

  有觀點認為,物聯網時代産生的海量數據,有望成為人類可以深入開發的巨大資源。大數據的應用,無論是農業、製造還是金融、電信、零售、教育、醫療都已經十分普遍。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介紹:“比如在教育領域,通過日常蒐集,把學生考試還有練習的數據數字化,之後將數據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在什麼地方,可以很快推送不同的題目。”

  與此同時,“數據力”的強大穿透和無孔不入,也對個人隱私和資訊安全構成現實威脅。而談到數據保護當中的主要參與角色,嘉賓們普遍認為,政府的動作十分重要。蘋果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指出,用戶數據的隱私保護,政府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第一,政府可以制定規則,使得收集到的數據盡可能是必須要收集到的;第二,資訊收集之後,必須要做到足夠的透明。第三,政府也需要有監管的政策,當獲得了這些資訊之後,可以更好、更安全的讓這些數據得到保護。”

  數據保護同樣離不開國際合作。經合組織全球關係秘書處主任安德里亞斯·紹爾提到,數據的跨境流動特性要求數據保護也需要建立全球性的機制。跨境流動需要建立的全球性機制不止數據保護,還有什麼?

  放眼全球,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交易也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新趨勢。出席《跨境電商如何跨越全球化中的新挑戰?》分論壇的嘉賓們大多認同:跨境電商使跨國進出口貿易變得更加容易,讓中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更容易分享全球化的益處。

  來讚達集團首席執行官皮爾·彭龍説:“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他們都會從事跨境電商,然後把産品送到消費者手裏,所以我們從集裝箱變成小包裹。”

  2019年,世界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中又蘊藏著某種確定性。歷史的經驗已告訴人們,合作共贏、同舟共濟是對抗不確定性的有效方法,這也是與會嘉賓最廣泛的共識。(記者朱敏 楊森 李昊 張筱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