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麻辣財經:獨家專訪姚景源,強大市場不只是“買買買”

2019-03-11 13:24:00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字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有力支撐。

  説到國內市場,就不得不提到中國人的消費能力。麻辣姐也算了一筆賬,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了38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人僅買東西就花掉了世界第九、第十、第十一大經濟體(義大利、加拿大、韓國)的經濟總量之和。

  中國人消費能力都這麼強了,為啥還要提“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這個“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是不是就是讓咱們買買買啊?對老百姓有啥好處呢?麻辣姐專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的特約研究員姚景源。

  我國消費規模已與美國不相上下,“強大的國內市場”涵蓋更多方面

  回溯中國經濟發展史不難發現,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過多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對外依存度一度高達70%—80%。結果,發達國家一有病,我們就跟著咳嗽、發燒,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都是例證。

  “所以早些年,我們就提出把擴大內需作為一個中國經濟的根本支撐點。”姚景源説,所謂“擴大內需”就是現在講的“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內需就是投資加消費,過去在投資和消費上又更多的依賴投資,結果也導致一些深層次的矛盾,比如産能過剩,比如百姓對經濟增長的獲得感不足。”

  但是近些年來,消費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已經連續5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去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比2017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中國38萬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美國大體不相上下,已經是世界第一。儘管經濟增長有所回落,但是百姓的獲得感在提高,生活品位在提升,消費在升級。”姚景源坦言中國消費的巨變,不僅體現在量上,更體現在質上。例如吃,40年前中國人為吃飽肚子發愁,40年後很多人是為減肥發愁。“我們都在消費美好生活。”

  姚景源分析,中國近14億人口,其中包括了全世界數量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這就是巨大的國內市場。“去年出國出境旅遊1.5億人次,抽樣調查每人平均消費1萬元到1.5萬元。到境外看,在商店排大隊交錢的很多是中國人。”

  “強大的國內市場”雖然涉及消費,但絕不是狹義的“買買買”,而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姚景源表示,這既包括消費品市場,也包括生産資料市場,既包括供給側,也包括需求側,更包括諸如人才市場、科技市場、專利市場,是整個經濟活動。

  我國有上億個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

  “中國經濟要由過去那種高速增長轉到高品質發展,這個轉化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一個了不得的大市場,了不得的經濟增長動力。13.9億人,他們在追求美好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勤奮、努力、奮鬥、創新,這是多大的市場潛力啊!”姚景源説。

  “中國製造”要把壓力變動力,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動力足,有利條件也不少,但是短板和瓶頸也很多。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跟不上,高端工業裝備供給不足,甚至還有不少“海外搶奶粉”“到日本搶馬桶蓋”的新聞見諸報端。

  “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本身就是結構優化、經濟轉型的過程。要想實現強大的國內市場,首先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大功夫,花大氣力。”姚景源説,為什麼國人不買國貨,我“中國製造”要反思,要看到目前供給側還難以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們應當把壓力變成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動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4次直接提及汽車,而年初十部委印發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裏,也將汽車消費列為重要舉措。但是,眾所週知,去年汽車銷量出現了28年來的首個負增長,今年汽車還有可能繼續挑大梁嗎?

  姚景源分析,1978年我國汽車年産量14.9萬台,去年則是2781.9萬台,佔世界汽車總産量的1/3。和汽車相關聯的産業有鋼鐵、橡膠等150多個行業。抓住汽車,就等於對整個工業提綱攜領。

  “我不贊成目前國內汽車産能過剩的説法。按照國際標準來衡量,美國1000人擁有小汽車800台,日本是600台,我國只有150台,依然有潛力。”姚景源分析,現在一些人抱怨汽車增長太快,主要是因為交通壓力太大。我們應該換一個思路,通過科學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道路,為汽車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現在有了大數據、雲計算,已經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條件。

  還有,農村市場的短板也要補。全國網上消費品零售額達到了9萬億元,但農村只有1.3萬多億元;城市裏企業融資難,農村融資貸款更難。“提高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離不開資金扶持,靠農民自己攢錢不可能。要好好研究金融下鄉的問題,大家一起為農村大市場的發育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姚景源説。

  姚景源認為,投資應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搞無效投資,要重在補短板。補上這些短板,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形成有效供給。

  “我們民生短板很多,例如生孩子請好月嫂,孩子長大要上好學校,父母年齡大了要請好護工,這些領域都應當加大投資力度。既拉動經濟增長,又改善民生,強大的國內市場就能夠逐步的形成。”姚景源説。

  除了供給側要給力,姚景源認為,在需求側,要讓大家能消費、敢消費、方便消費。

  黨的十九大提出兩個同步,一是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要和國民經濟增長同步,二是勞動者報酬的提高要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

  “做到這兩個同步,大家得有錢,有錢才能消費,現在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像個稅改革就是關鍵一招。”姚景源説,還要解決百姓後顧之憂,讓大家敢於消費。我們要不斷改善消費環境、營商環境,讓大家覺得消費、投資都很便利,這也為我們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奠定良好基礎。(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陸婭楠 李麗輝)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