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求溫飽、求收入到求美好、求環保 農村消費需求巨變

2019-03-11 13:23: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從“求溫飽”“求收入”到“求美好”“求環保”,農村消費需求之變引發代表熱議——

  借力電商激活農村市場,讓城鄉共用發展紅利

  本報記者 余嘉熙 北夢原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中,有群“新農人”備受關注:一小時賣出5萬隻醬板鴨的“鴨司令”胡建文代表、幫400多戶鄉親賣甘肅土特産的梁倩娟代表、90後返鄉創業的“豆皮西施”程夢醒代表……他們借力電商,激活一個村乃至一個縣的産業,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數據表明,消費已經連續5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網際網路平臺引領的新消費方式,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借助網際網路等新産業、新業態,近年來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正在加速釋放。

  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市場、如何讓城鄉共用發展紅利,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小村莊有了大市場

  “當前中國社會正在經歷消費的提質升級,農村電商創業者可依託平臺的力量把農村好貨賣到更大的市場,這是平臺帶動農民增收和促進消費升級的價值體現。”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代表説。

  通過大數據和視頻直播,華茜代表把當地第一家農村淘寶辦得有聲有色,也直接帶動本地特色商品走出鄉鎮,走向市場。“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我做淘寶比別人做得好,我想可能是因為我通過探索進一步發掘了客戶的需求。在市場需求的倒逼下,我通過觀察本地的特色産品是否滿足外面的需求情況,自己也在不斷進行轉變。”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4%。如今,從農村市場賣出去的産品和服務越來越多,農村居民的消費水準也快速提升。其中,文化娛樂消費增長成為最大的亮點。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代表對這一變化感同身受: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廣大農民過去“求溫飽”“求收入”,現在“求美好”“求環保”,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精神文明、生態環保及人居環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打通“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最後一公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農村流通網路,支援電商和快遞發展”位列其中。

  據了解,有關部門已經就此列出了任務清單,商務部部長鍾山近日透露,今年將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打通“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最後一公里”。

  “農村消費還有很大的潛力。通過農産品進城,提高農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通過工業品下鄉,讓農民能夠買到質優價美的工業品。”河南省商務廳廳長張延明代表説,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不僅需要新産業、新服務,也需要新業態、新模式。在網際網路經濟的大趨勢下,政府應積極搭建平臺,企業努力探索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與消費者實現更精準對接。

  “要想進一步挖掘鄉村消費的空間和潛力,未來應關注農村消費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增加下鄉産品的多樣性,充分利用資訊化方式優化補貼手段和範圍。”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代表説。

  除了電商,農村市場還需要更多發力點,發展旅遊成為一個重要選項。“當下發展壯大鄉村旅遊産業,既是對百姓消費升級需求的回應,也是推動消費增長、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河南省信陽市市長尚朝陽代表認為,在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發展全域旅遊,推動“吃、住、行、遊、購、娛”的旅遊要素“鏈式”發展,更好激發旅遊市場的消費活力。

  基礎設施與環境保護需要“硬保障”

  在採訪中,很多代表對記者表示,要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就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的根基,如此才能激發農村經濟活力,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鄉鄉長張慧代表認為,振興鄉村最主要的是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我們鄉里升級改造了通鄉公路,大大提升了民族特色旅遊。現在有更多的旅行團來到我們的景區,農民們的收入和消費水準有了很大改觀。”張慧代表説。

  “除了道路擴展之外,還要加大廁所革命的推進力度。”在採訪中,張慧代表特意強調了“廁所革命”的重要性,她曾帶領鄉親們嘗試進行整村廁所改造,但需投入較多資金。“當下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短板,還需繼續投入,這是未來旅遊産業發展的鋪墊和基礎,十分有必要”。

  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建立良好生態平衡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代表對此深有體會。

  趙會傑代表表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人居環境整治是生態宜居的必然要求,一定要注重環境保護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擴大鄉村消費的基礎。

[責任編輯:黃曉迪]